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位优势、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以展览、会议、节事、演艺为载体,以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化投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培育市场主体,优化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会展业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带动能力,努力实现会展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各市、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支持、管理、指导、服务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会展企业、中介组织等机构的作用,逐步提高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会展业。
2.坚持重点发展与全面提升相结合。根据我省区域特色和产业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地区和领域,集中力量给予大力支持,使其发挥全省会展业的龙头作用。同时整体提升我省各地会展业发展水平。
3.坚持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相结合。在继续增加会展、节事活动数量的同时,特别注重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以品牌效应带动和促进整个会展业的发展。
4.坚持传统展览形式与新兴会展业态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产品展览、形象展示、会议论坛等传统展览活动水平,注重发展高端会议、节事活动、企业奖励旅游、网上虚拟展览等新兴会展业态,增加会展业的文化、科技含量,不断创新活动方式。
5.坚持自主创办与引进展会相结合。在结合本地产业优势,自主创办展会,培育自有品牌的同时,积极申办、引进国际国内大型专业展会,承揽国内外高端会议。
6.坚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展览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展览相结合。在努力提升医药、建材、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展会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加大创办新能源、新一代信息产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生物、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的力度。
(三)发展目标。以打造“区域会展中心”为长远战略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会展业宏观政策较为完善,场馆布局科学合理,会议、展览、节庆齐头并进,国际化程度稳步发展,区域会展中心城市初步形成,朝着综合会展服务完善、法规制度基本建立、差异化会展优势突出、展会场馆设施科学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专业性会展规范、市场运行机制较为成熟方向不断迈进。
1.会展规模:到2015年展览总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以上,比2010年增长1倍以上,各类展会、节事、会议突破400个,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展览项目达到75个,3万平方米以上展览项目达到22个。重点新培育5个国家级展会;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展会3个;打造19个国家级和省级经贸展览会,其中5至8个为国际展览项目,10个为全国性品牌展。出国(境)展览摊位数超过1000个,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重点培育和引进10个国际国内高端会议。重点打造22个节庆活动,形成5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活动。
2.会展质量:到2015年,展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国际性展会境外参展商的比重达到10%-15%,专业性展会提高到90%,市场化水平达到80%,基本实现市场化运作。
3.展会效益:年增25%,到2015年,会展业直接收入力争达到39亿元,拉动行业收入力争达到400亿元。
4.展馆存量: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70%以上的设区市建有专业会展场馆。
二、产业布局及发展重点
(一)产业布局。从目前我省各会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品牌展会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各地产业实际,构建以省会石家庄为核心,廊坊、唐山、沧州、邯郸、秦皇岛为增长极,张家口、承德、保定、衡水、邢台和部分县域经济发达县(市)为增长点的“一核、五极、多点”的会展业产业布局。
1.“一核”——石家庄。依托作为省会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才、交通等资源优势,结合发展总部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以建设大西柏坡、环城水系、正定新区、临空产业园区为契机,建设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强化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进一步提升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影响力;力争把中国·石家庄国际医药博览会、河北(石家庄)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中国北方国际皮革裘皮博览会、中国石家庄文化创意(国际动漫)博览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性的品牌展会;做大做强河北国际信息产业周、河北国际节能环保博览会、中国石家庄(正定)小商品博览会、中国北方工业装备博览会、中国井陉拉花文化艺术节、河北品牌节;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休闲、生态环保等产业重点培育新的展会和节事活动。积极引进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品牌展会和高端会议。建设世博主题公园、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经过努力,“十二五”期间,把石家庄建设成全省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会展城市,成为环渤海地区会展业中心城市。到2015年,力争展馆使用率达到70%。每年举办不少于30个会展项目,其中国际国内品牌展会不少于5个。引进3个以上国内外知名展会和5个高端国际国内会议。
2.“五极”——唐山、廊坊、沧州、邯郸、秦皇岛。产业基础较好,具备较为完善的会展场馆条件,会展业已经有一定规模,是我省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唐山市。充分发挥省域中心城市优势,以构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合作窗口为契机,依托精品钢铁、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电子信息、新型建材、滨海旅游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把中国(唐山)陶瓷博览会、中国·曹妃甸临港产业投资贸易洽谈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性的品牌展会;做大做强中国河北国际冶金工业博览会、唐山国际汽车展、唐山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海洋经济、清洁能源、电动汽车、高速动车等,重点培育新的展会和节事活动。积极引进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品牌展会和高端会议。做好2016年中国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十二五”期间,力争把唐山市建设成环渤海地区会展业重要城市。到2015年,每年成规模的展会达到35个,2万平方米以上品牌展览会6个,其中陶博会国外参展商超过10%,采购商超过20%。曹妃甸论坛参会外商超过20%,培育成具国际影响力的高端论坛。
(2)廊坊市。充分发挥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利用构建环京津城市群,建设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有利时机,以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孵化、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等为支撑,加强与京津会展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承接京津会展项目的转移和配套。努力把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碧海(廊坊)钓具展销订货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性的品牌展会;做大做强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廊坊)管道装备展览会、廊坊国际热气球节等展会;培育电子信息、休闲旅游、户外运动、健身器材、家具制造等新的展会和节事活动。继续引进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品牌展会。发挥毗邻北京的优势,积极发展会议业,打造环京津会议产业基地。到2015年,展馆存量超过10万平方米,展览项目突破60个,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5个,专业展会达到40个。
(3)沧州市。充分发挥沿海临港优势,结合自身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建材、临港物流、滨海旅游等产业实际,努力把中国(沧州)国际管道装备展览会、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性的品牌展会;做大做强中国(沧州)国际塑料工业展览会、中国·尚村国际皮草交易会;重点培育机械加工、冶金铸造、石油化工、五金工具、电线电缆等方面的新展会和节事活动。努力构建冀东南会展明星城市。到2015年,力争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达到6个,国际性节庆活动突破3个。
(4)邯郸市。充分发挥省际区位、历史文化和矿产资源优势,利用好建设晋冀鲁豫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契机,结合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煤炭、化工、高新技术、文化旅游等产业优势,加大对现有办展力量及会展活动的整合力度,努力实现与周边城市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力争把中国(邯郸)国际建材博览会、中国邯郸太极拳运动大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性的品牌展会;做大做强中国(邯郸)国际采购经贸洽谈会、中国(涉县)女娲文化节、中国邯郸国际童装暨儿童用品博览会等展会和节事活动;重点培育现代物流、工业装备、工程机械、标准件、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新展会和节事活动,努力建成中原地区会展名城。到2015年,每年成规模的展会达到10个。
(5)秦皇岛市。充分发挥避暑胜地的优势,以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大会议中心设施建设,积极承接一批国内外高端会议,继续提升中国秦皇岛长城文化节、中国秦皇岛国际葡萄酒文化节等节事活动品位和内涵。围绕休闲旅游、港口物流、数据产业、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着力策划具有特色的会展项目。探索推进秦皇岛成为国际会议、奖励旅游目的地城市。到2015年,引进1至2个国际知名会议落户秦皇岛。2万平方米以上展会3个,1万平方米以上展会3个。
3.“多点”——张家口、承德、保定、衡水、邢台和部分县域经济发达县(市)。目前没有专业会展场馆,但具备一定的会展业发展的产业基础,具有发展多业态会展的良好前景。“十二五”期间,应结合自身的产业、资源和文化优势,大力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专业展会和节事活动,成为促进全省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1)张家口市。依托构建京、冀、晋、蒙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契机,结合坝上草原、塞上冰雪等自然风光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冀台经贸洽谈会、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中国涿鹿中华三祖文化节等会展、节事活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逐步培育中国(蔚县)国际剪纸节、中国张家口坝上草原国际音乐节、怀来葡萄采摘节等节事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重大会议。形成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现代节事会展业。“十二五”期间,1万平方米以上有影响力的品牌展每年5个、节庆活动6个。
(2)承德市。充分发挥避暑山庄、外八庙、坝上草原等旅游资源优势和京、津、冀、辽、蒙交界的区位优势,在推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进程中,继续丰富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节的活动内涵,大力承接国际国内重大会议,以旅游引会议,以会议促旅游,积极打造会议目的地城市。“十二五”期间,引进2至3个国际会议,每年召开10个国内大型会议,2个国内知名展览会,10个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展览会。
(3)保定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和低碳城市试点的优势,依托毗邻首都的区位特点,抓住实施与京津同城发展战略机遇,围绕商务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康复、观光农业、新能源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保定易县狼牙山国际登山节、白洋淀荷花节、白沟国际箱包服装节、安国国际药材节等会展节事活动的影响力。“十二五”期间,完成会展中心建设。实现1万平方米以上品牌展览的突破和发展。
(4)衡水市。充分发挥衡水湖生态示范区优势,围绕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等产业,策划举办衡水湖旅游文化艺术节,不断提升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中国·大营国际皮草交易会的国际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建设5万平方米以上展馆,实现3个以上国际品牌展和专业品牌展览会。重点发展丝网、皮草、机械配件、矿山用品和玻璃钢展览会。
(5)邢台市。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装备制造、新能源、煤盐化工和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不断提升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博览会的国际化水平,提高中国邢台太行山文化节的影响力,继续谋划贴近大众的会展休闲、会展旅游等节事活动。“十二五”期间,1万平方米以上国内外知名品牌展每年达到3个以上。
(二)发展重点。
1.大力培育会展品牌。强化品牌会展意识,打造、培育、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高端会议和节事活动。做大做强现有品牌会展活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强化包装,增强国际国内影响力。围绕我省特色产业,整合各种资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包装、分别监测、个案操作,造就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河北会展品牌。引导、鼓励市场化运作展会,走效益型办展办会的路子,不断提高会展项目的规模、档次和质量。鼓励资金、技术、人才进入我省会展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专业会议组织机构、目的地管理公司、国际组织以及创意、策划公司来我省设立机构,举办品牌会展活动。加大会展品牌的宣传推介,引导推动我省会展业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
2.积极打造会展产业集群。发展信息咨询、法律服务、项目策划、公关营销、广告宣传、展示设计、展览工程、交通物流、电子商务、翻译服务、印刷包装、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会展产业链。鼓励会展相关企业进行资质认证、管理体系认证、项目评级,增强在业界的竞争力,提高公共管理能力,提升会展服务专业化水平。引导培育一批专业性强、服务完善的会展龙头企业,协调好会展产业链间的分工与合作,打造会展产业集群。
3.加快出国(境)展览发展。结合我省对外开放重点区域和领域,紧密与国际知名展览公司的联系与合作,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着力开拓新兴市场。配合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多方式、多渠道加快出国(境)展览发展。通过境外展览会平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利用出国(境)展览促进出口和招商引资。
4. 不断完善全省会展场馆体系。根据我省会展产业空间布局及定位,结合各设区市城市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会展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石家庄市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设20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张家口市建设18.8万平方米文化会展中心;唐山市扩建国际会展中心;廊坊市改造国际会展中心;沧州、邯郸市完善会展配套设施。支持其他设区市新建或改造一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会展场馆,以适应全省会展业跨越式、多业态发展的需要。规划期末,形成大中小结合、布局合理的会展场馆体系。
5.全面发展新型会展业态。
(1)会议业。以打造环首都高端会议目的地为战略目标,充分利用环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以打造环京津和沿海两大现代服务业增长带为机遇,大力发展会议业。着力培育以石家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等设区市和三河、香河、霸州、涿州等县(市)为主的国际国内高端会议基地。积极主动地分流首都高端会议和申办、承接国际国内各种会议,逐步形成环渤海会议城市产业群。
(2)节事活动。充分挖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立足文化传承和文化积淀,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举办各种节事活动,增加节事内涵,创新举办活动模式,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推进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每个设区市都要举办1至2个有影响力的节事活动,丰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各地特色经济和旅游业快速发展。
(3)网上虚拟展览。作为新兴会展业态,可以弥补传统实体展览受场馆、时间和客观条件等各种限制,无限扩大展会影响。扶持网络会展软件的研发,创新电子商务和网上展览会的开发建设,提升网络会展在整个会展业的地位和份额。借助上海世博会网上河北馆平台,引导、鼓励、支持各设区市和县(市)及企业建立网上独立展馆,定期更新内容,举办常年展。省内各名牌展会逐步实现同步举办网上展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会展业的组织领导。成立河北省会展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省会展业发展,定期研究协调全省会展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贸促会,承担日常工作,负责制定会展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审定年度会展计划,审核展览会名称和内容,核查展览会经营者能力和信誉,监督展览会各项服务,整顿和维护会展市场秩序,对会展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展会,扶持和打造地方品牌展会,调查统计发布会展业成果和信息等。建立由贸促会、商务、工商、质监、外事、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卫生、消防、宣传、海关、商检、公安、边防、气象、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大型会展活动的协调调度。建立科学、系统的会展业统计检测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会展业的市场化程度。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研究制订符合我省实际的推进会展业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对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新办会展企业自开办之日起两年内企业所得税实行全额返还。对会展场馆在项目审批、用电、用水、用气价格等方面享受公共服务设施的政策。鼓励为会展业配套的广告、策划、礼仪、会计、咨询、法律通关等服务业,逐步形成以专业会展公司、社团组织等为主体,以各类专业服务组织等为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三)加强会展行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对会展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贯彻实施力度,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我省会展场馆、会展组织者和参展商、展会的相关服务、展会的统计和评估以及会展行业的划分的标准等。特别是要将会展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全省统计规划,搞好全省会展经济运行动态分析和检测,各市有关部门定期将会展经济活动情况逐级上报到统计部门,将会展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常态化,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全省会展经济重点工作及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度专题分析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
(四)培养会展业专业人才队伍。支持我省大中专院校开展会展专业教育,完善会展学科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行业培训,建立职业会展人才培训机制,通过短期培训、实际操作、资格认证等方式对会展从业人员进行再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十二五”期间,会同省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会展策划师、设计师、项目经理的资质考评体系,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及考核鉴定办法。加强与国内外著名展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法律的会展管理人才和熟悉会展知识、精通会展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员队伍。建立人才使用和人才储备机制,逐步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选择进修、实务操作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
(五)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综合运用各种行政、法律手段,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构建支撑会展活动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改革管理体制,简化市场准入手续,打造“一站式”会展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会展中介组织,发挥其中介功能,开展行业协调、自治、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会展资讯,搭建社会层面的公共服务平台。会展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在服务理念、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上努力与国际接轨,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的服务机制。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会展业的认识水平,营造全社会支持会展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