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信息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截止2014年底我省经认定软件企业350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5027个,102家企业获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24家企业通过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认证,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23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建设和形成了石家庄、廊坊、张北、承德、秦皇岛等一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基地,2014年软件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8.12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4%,2015年1-11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05.3亿元,同比增长27.3%。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电信用户大幅增长,到2014年底,电信业务总量达到728.2亿元;全省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7314.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数1085.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6229.1万户,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性逐步显现;3G移动电话用户2044.2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342.3万户,其中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27.6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4034.1万户。
信息内容服务发展不断深化。截止2014年,全省拥有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已突破900万,服务全省人口达5000万以上。长城网媒体影响力与日俱增,河北网络电视台顺利上线,建成了IPTV内容集成播控平台和数字内容生产媒资平台,移动生活服务客户端“即通”以及腾讯微传播矩阵上线,新闻出版业形成了教育、文化和动漫游戏三大主要出版方向的发展格局。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逐步深入。2015年,省政府出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定》,规范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依托省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了全省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形成了全省统一的企业基础信息库,公安、住建、计生、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利用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开展了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挖掘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部分领域规模稳步扩大,发展势头迅猛。但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一是重点领域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偏少。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改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我省网络仍是二级节点,带宽低,不能满足未来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支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对区域产业一体化支撑作用有限。四是产业分工不细,基本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状态,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五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总体研发投入水平较低,产业发展环境不够完善,投融资机制亟需加强。
二、面临形势及发展趋势
(一)面临形势
信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是全球信息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蓬勃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将培育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信息服务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为后发国家实现追赶和跨越带来更多机会。
近年来,我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支撑引领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突出。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活跃信息服务业市场,拓展信息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制度安排。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宽带河北、信息消费、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文件,颁布了《河北省信息化条例》,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服务发展行动计划。我省是传统产业大省,正在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我省信息服务业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这为我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发展趋势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向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促使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进而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已成为新的发展业态。信息资源已成为可开发利用的战略性经济资源。
融合创新趋势明显。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智能化代表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以技术二次开发和深度应用为特征的融合创新是当今信息技术和产业演进的重大趋势,产业发展模式更加柔性化,硬件、软件、网络和服务将加速融合,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的深度和速度进一步加速。三网融合步伐明显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变革加速。
互联网移动化趋势明显。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正在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移动互联网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促生了智能产品或装备、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
随着国家战略的实施,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迎来市场需求扩大和政策扶持的大好机遇。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息服务业将持续平稳增长,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数据处理和运营、信息技术咨询、数字内容服务等高端环节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为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战略目标,以融合创新、协同发展为动力,加快发展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壮大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增值服务,提升软件产业水平,培育信息资源增值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一体化布局。加快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培育扶植一批优势信息服务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信息服务业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崛起。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坚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多种形式,提升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优势产品和知名品牌,推动信息服务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强化创新资源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融合创新倾斜。
融合发展。坚持信息服务业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重构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促进行业提质增效,拓展行业价值空间。坚持技术产品和应用市场的融合发展,以信息服务各领域应用为牵引促进相关技术和设备的研制,推动跨界融合、互动发展。
协同发展。在政策、技术、机制、模式等方面,坚持信息服务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强化技术、产品、网络与服务之间的协调联动。坚持需求牵引下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坚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鼓励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间的资源共建和共享。
集聚发展。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业基地、园区,建成各具特色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性强的国际型、总部型信息服务企业,推进我省信息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差异化发展。
安全发展。增强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提高信息化领域的安全可控水平,提升安全事件应急指挥协同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电子认证、信息安全测评、风险评估、信息安全认证等信息安全服务。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超亿元企业35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形成业务融合、相互依存、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信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双向数字电视和通信光纤网络覆盖到全部城市社区,行政村通数字电视和宽带比例达到100%,其中省会及发达城市家庭具备1000Mbps光纤接入能力。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100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无线网络城市公共区域实施全覆盖。乡镇、所有有条件的农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全省拥有数字电视用户规模突破1200万,服务全省人口达6000万以上。
建成全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60%的省级部门公布数据开放清单和开放计划,率先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文化、教育、科技、农业、环境、安监、统计等重点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四、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新业态新应用
1. 统筹云计算产业发展
进一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实施意见》,根据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重点推进云计算服务能力促进工程、云计算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云计算服务应用示范工程、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工程、数据资源开发共享工程、云计算产业链发展培育工程、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云计算安全保障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统筹规划建设“云上河北”应用系统,打造“9+N”云服务平台,为社会、行业、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的云计算服务。
大力发展设施、平台、软件等服务,提升公有云服务能力,拓展专有云应用范畴,推动公有云、专有云、混合云等各类云服务模式的应用。鼓励发展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云端硬件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联网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终端硬件,加快云计算硬件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步伐。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围绕政务、工业、金融、教育、民生、城市管理等领域应用需求建设城市级和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云计算服务,促进各类信息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引导建立面向个人信息存储、在线各类开发工具、学习娱乐服务平台。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系统建设,强化新技术新业务评估,防范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为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到2020年,云计算应用在全省基本普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支撑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引进和培育云计算相关企业400家以上,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形成若干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云计算研发和服务企业。
2. 优化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布局
统筹考虑气候、能源、人才等因素,合理布局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明确功能定位,重点打造张北、承德、廊坊、秦皇岛云计算、大数据基地,构建产业上下游数据链,形成信息技术服务新优势。到2020年,我省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业务形态较为齐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据中心规模达到200万台服务器,基地入驻企业800家以上。
廊坊基地重点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对接服务驻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金融保险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等业务需求,建设“同城双活云服务中心”,打造京津冀大数据服务后台业务中心。推动京津冀大数据金融创新在电信、移动支付、公共交通、校园管理、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围绕大数据产业链交易与服务核心环节和高端行业大数据需求,将廊坊打造成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基地,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创新和示范基地。
张北基地以建设国家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契机,推动云计算与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联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深化云计算应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绿色安全云计算产业基地,建成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云存储基地和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全国数据灾备中心和河北省主数据中心、全国数据交互重要枢纽。
承德基地重点建设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京津冀智慧大数据旅游服务平台,包括旅游行业规范及监管、旅游产品及服务超市、多语言服务交流及响应、智能虚拟导游服务、跨平台感知及响应、综合运营服务中心等支撑体系。
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重点推进高分辨率航空遥感、航空摄影测量、无人机应急遥感、健康医疗服务等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开展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软件研发,大力发展安防电子、医疗电子等大数据软硬件制造业和大数据服务业。打造大健康产业数据中心,培育发展智慧医疗、健康、休闲等行业应用,发展远程医疗和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服务业态。
3. 推进大数据开放共享应用
推进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参照国家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梳理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研究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和制度,推动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体系。完善省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推进各地政府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制度对接和统一管理,实现各地、各部门的政府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进一步加快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逐步整合为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
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研究制定我省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数据开放管理规定,规范公开内容和公开进度。建设政府信息资源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落实数据开放和维护责任,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和集中有序向社会开放。按照“增量先行”的原则,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等相关领域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推进政府公共数据资源的合法加工利用。
推进大数据在政府治理与民生服务中的应用。健全省级经济运行调节数据体系,强化互联网数据资源利用,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为投资外贸、金融税收、城乡建设、节能减排等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及分析决策提供支撑。健全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汇集整合企业生产经营、市场监管、检验检测、违法失信、消费维权等数据,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民生服务信息体系,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在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社保、教育、交通、旅游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加快民生服务普惠化。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强化与京津的协同对接,建设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冬奥大数据平台服务、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环境综合治理、健康医疗、教育大数据一体化、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应用示范,推动跨区域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建立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发展的格局。
到2020年,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推动通信、健康、交通等重点领域跨地区数据资源共享共用。
4. 推广物联网示范应用
进一步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其政策措施,加快二维码标识技术、解析体系与标准、安全认证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发展传感器、电子标签(RFID)、数字通信等物联网基础产品,加快发展集软件嵌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网络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基础技术电子产品产业。促进十大物联网平台建设,抓好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农业、物流、交通、能源、环保、城市管理等行业领域的应用。落实部省合作协议,推进与北京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项目。
(二)提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能力
充分发挥我省在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领域的比较优势,推进工业控制和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卫星导航、高端信息咨询、软件服务外包等领域实现突破,形成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
1. 工业控制和嵌入式软件。以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为契机,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推广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规模商用和应用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围绕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大力推进工业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研发,壮大产业规模。
2. 应用软件。加强信息技术在政务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应用,推动电子政务、行业解决方案、信息技术运维、咨询和培训等业务发展。抓住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加快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利用。
3. 卫星导航。围绕推动位置服务在交通、工业、农业、民生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发展交通诱导、交通综合信息、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兴趣点(POI)等综合车载信息服务。建立全省北斗导航定位网,组织实施京津冀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程。重点推进石家庄卫星导航产业园建设,形成集导航终端产品研发生产与综合位置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4. 高端信息咨询。发展覆盖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技术咨询、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运维,以及面向行业领域的工业软件实验、测试、验证、认证及专业培训等服务。
5. 软件服务外包。发挥石家庄、秦皇岛等地区的优势,积极引进有发展潜力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进驻我省,重点开展应用软件开发外包、呼叫中心外包、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服务外包、信息系统维护外包和动漫渲染服务等,积极推进设计外包、动漫创意外包、专业技术服务等高端知识型外包服务。加快发展金融、贸易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6. 信息安全。推进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容灾备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服务平台、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等基础设施。推进信息化与信息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建立全省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检查。
到2020年,工业软件和嵌入式软件水平大幅提升,应用软件实现突破,卫星导航应用示范成效显著,高端信息咨询、软件服务外包收入显著增长,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三)培育和扶持信息内容服务业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以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领域为切入点,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新需求。
1. 文化教育。加强数字文化内容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数字内容生产、集成、传输分发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拓展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信息服务。以“河北省教育资源中心”为依托,构建省、市、县(市、区)、校四级资源服务体系,并向全省的各级各类教育提供数字内容服务,实现优质资源的广泛共享。
2. 新闻出版。促进电子图书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融合发展;整合各类内容资源,搭建综合性的数字内容服务平台。拓展电子图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加快传统内容的数字化进程。鼓励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石家庄、保定动漫基地建设,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集成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新闻出版业态,推动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
3. 广播电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有线、无线、卫星和电信企业宽带网络为基础,创新广播电视固定接收、移动接收、双向互动等服务新业态,增强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传播能力。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推进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和数字家庭产业与内容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促使省三网融合内容集成播控平台与各宽带运营商开展合作,做大IPTV用户规模。以双向互动电视为引领,促进政务公开、平安河北、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云平台、物联网等双向信息业务的发展。将长城网打造成为具有“河北权威、全国影响”的一流网络媒体。
4. 开发推广手机客户端、车载客户端等技术,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展有线数字广播、高标清电视、广电宽带、政务公开、平安河北、智慧城市、智慧社区、云平台、物联网等双向信息业务。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推进数字电视终端制造业和数字家庭产业与内容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到2020年,全省音像电子和数字出版产业出版种类与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基本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相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四)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宽带网络,提升网络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1. 宽带网。推进全省宽带网络、无线局域网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积极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加快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连接北京市的宽带网络高速直达通道,提升网传输和交换能力。全省城市社区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宽带比例达到100%。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4G网络形成完善覆盖,启动5G技术试商用服务。实现全省无线网络公共区域免费全覆盖。加快建设石家庄等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建设示范工程。落实我省与中国铁塔集团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加快通信铁塔建设投资进度。推动内容分发系统等宽带网络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升级与应用,提升网站服务能力,增加主要业务应用宽带配置,促进现有网络向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演进升级,有效改善用户体验。到2020年,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2100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70%;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长期演进技术(3G/LTE)用户规模达到5800万户,用户普及率达到85%。
2. 下一代互联网。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现有基础网络向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引导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优先在一类和二类地区建设,鼓励已投入运行数据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云计算和绿色节能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能效和集约化水平。推进发展云计算服务,鼓励电信、广播电视网络运营企业以及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向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云计算服务。
3. 广电网。按计划推进全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升级改造,实现全省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换代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建设全程全网、可管可控、有线无线卫星相结合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具备承载高清超高清数字电视、高清可视电话、互联网宽带、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能家居等全业务能力。加快推进地面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到2020年,完成全省地面无线数字电视骨干传输网建设,优先在人口稠密区域部署推广,逐步实现地面无线电视的“模数整转”。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全省信息服务业统筹协调机制,形成职责明晰、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搭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平台,为我省信息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推动信息服务业相关各方的工作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各地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将信息服务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措施,抓好落实。
(二)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信息化条例》、《河北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定》、《河北省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依法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制定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配套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河北省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保护等规章制度,实现对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开放的规范管理。
(三)强化资金支持
发挥相关资金投资导向,支持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快省级现代服务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等相关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运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吸引和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支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初创期信息服务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信息服务业领域,支持采用PPP等投入方式开发大数据相关项目。利用好我省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信息服务业的信贷支持,针对信息服务企业特点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信息服务业需求的新型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息服务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直接融资。鼓励保险资金投资信息服务企业股权、债权等。
(四)强化安全保障
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定期由认可的第三方测评机构开展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的信息安全审查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积极推动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五)加强人才支撑
在省属高校设立信息服务专业及开设相关课程、专业方向和学位点,培养信息服务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建立信息服务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加大引进高层次信息服务业领军人才力度。加强同知名信息服务企业、高校的合作,鼓励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的信息服务业发达地区及海外高端人才向河北聚集。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股权、技术入股、业绩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支持体系,为河北省信息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