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过快膨胀的人口规模,给特大城市带来一系列管理难题,从资源到环境均不堪重负。这次的深化改革“首都篇”也对人口调控机制作了部署。
今年立法 居住证有望纳入计划
原文:落实中央关于“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科学制定人口总量中长期调控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完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等人口调控措施。落实人口调控属地责任。实施居住证制度。
解读: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实施居住证制度”这一明确提法,无疑意味着北京的居住证管理将结束长达数年的摸底、调研与论证准备,进入真正的落地阶段。
2013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则相继出台了居住证制度。
上海2013年7月实施《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采取积分制,持证人可享受子女教育、社会保险、住房、基本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
相比上海等地,北京的准备工作稍显漫长滞后。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09年12月的北京市政协“新城人口问题”重点督办提案座谈会上,市综治办相关负责人就曾透露,北京市流管办和市公安局已开始采集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的信息,并将其纳入了第二年的立法调研项目。2010年起将启动推广带有信息、服务功能的居住证。
2012年的北京党代会上也提出,要积极探索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措施,推行居住证制度。公安机关为了居住证制度的推出,正在进行全市实有人口的全覆盖调查,为居住证制度奠定基础。
北京市法制办在2012年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新闻发布会上也曾透露,北京居住证管理当时有一个大的框架,涉及居住证管理、与暂住证制度的区别、取得的条件,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险、购买住房、考取驾照等问题上发挥哪些功能都在研究之中。
北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目前仍处于调研阶段。北京晨报记者日前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居住证管理办法有望列入2014年政府立法计划。
●专家建议
北京居住证制度需要提速出台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鹏称, 据2010年普查,在北京生活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有704万,结构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除此还有30多万的老年人,是随迁过来的父母,还有一部分儿童。另外,中关村科技类人才和社区服务人才,基本都是外来人口发挥了主要作用。外来人口解决了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弥补了行业和职业上的缺陷,职业伸展型、服务型劳动力得到补充。应该肯定这些青壮劳动力对首都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加快居住证制度建设,使其能平等获得相应公共服务。
他建议,北京建立居住证制度的条件,可以参照上海、天津等模式,“它们都属于特大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也属于控制人口规模的范畴。所以相应限制条件,比如纳税或缴社保的年限,这能够使社会更加有序化提供公共服务。不是所有到北京的人都能得到这些,真正需要得到这些服务的人,是有固定住所和工作、做出贡献、已经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
他认为,持证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福利可以有一些差距,但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应享受平等的待遇。比如目前大量随迁子女集中在城乡结合部、条件不算好的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竞争。在实现平等的公共服务的情况下,这些孩子应该获得更多的资源。
杜鹏称,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大背景下,加快社会化进程的背景下,北京有必要尽快出台居住证制度。(晨报记者 张璐)
低排放区 最快明年收“拥堵费”
原文:落实严格的汽车总量调控政策和区域限行政策。
解读: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的机动车总量调控包括“保有量”和“使用强度”两个方面,北京机动车“三高”即高强度使用、高密度聚集、高速度增长的问题突出。按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要求,市交通委、市环保局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低排放区政策和征收排污拥堵费政策。此前发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工作方案》任务分解表中已经明确,在2015年,低排放区收取拥堵费将择机实施。
“拥堵费政策现在要多部门一块研究,不是简单地收拥堵费。我们的目标是治污和治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让大家享受到更多的蓝天。”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到底是收取排污费还是拥堵费,都在研究中,还没有明确的方案。“制定低排放区政策前,先要搞清楚哪些区域是污染最严重的。”下一步,本市将借鉴国外经验,分析北京道路交通运行、尾气污染监测数据,深入研究适合本市特点的政策方案以及技术保障手段,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形成完善的方案后适时出台。(晨报记者 陈琳)
控制强度 限制小汽车过度使用
原文:理顺交通综合执法体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学和行政手段,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强度,引导绿色出行。
解读:北京小汽车使用强度过高,有数据可证。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使用小汽车在5公里内的高达44%,而这段距离其实用不着开车,完全可以通过公共交通或者骑车、步行解决。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说,“1986年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达63%,去年这一比例不足13%,20多年来平均每年下降1%至2%。过度使用小汽车,对骑车、步行的环境损害很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晨报记者 陈琳
精细管理 “三规合一”提前布局
原文: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加强规划、财政、投资、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读:破解“城市病”,不仅是疏堵、控人、治霾,更多还要讲究一个“水磨工夫”从小处全面入手,从基层扎实推进,也就是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而在顶层设计上,则需要整体规划的深度整合与细致配合。
北工大规划系副主任武凤文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三规合一”使规划统筹协调性更强。目前很多地方的总体规划在修改,因为社会发展较快,土地利用、城市职能功能、产业等都在发展变化,为防止总规在几年后“过时”,所以进行一些修改。另外,在规划设计中,一般先做土地规划,再做总体规划,因为土地规划较宏观,一些细节和调研还不够详实,在后期总体规划时,在用地上可能会出现偏差。“三规合一”使规划统筹协调性更强,更融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重复工作。
此外,北京此前多个区县实施了“网格化”管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把现已陆续成型的城市管理网格、社会服务网格、社会治安网格有序对接,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信息共享,大幅度提升本市的基层服务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