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河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3-02-26 12:02:34
“十二五”时期是秦皇岛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科学发展新局面。《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五”时期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专项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经济活动的总纲性和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速增效和提升竞争力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速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全面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速培育新兴优势产业,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大力实施节能降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努力化解电力供应、交通运输紧张,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运行质量和对总体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基础实力进一步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进一步扩大,结构继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135.6亿元,比2005年增长129.8%。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19.80亿元,为2005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4%;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32.8%提高到45.6%;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23.2%提高到32.3%。“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4517.04亿元,是“十五”累计的2.9倍;累计实现利润120.68亿元,是“十五”的2.9倍;累计实现税金133.67亿元,是“十五”的2.3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151.8提高到2010年的190.5,提高38.7个点。工业从业人员达到39.5万人,较2005年增加9.1万人,对社会就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十五”末的25.2%提高到36.1%。“十一五”期间,工业累计投资667.09亿元,比“十五”增长3.5倍,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4%。全市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20多项,首秦金属、天威保变出海口基地、中油宝世顺钢管、山船重工百万吨造船、万基钢管、哈动力出海口基地、美铝渤铝热轧、旭硝子汽车玻璃、富士康、新铁德澳高速铁路道岔等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全市工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2.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实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21家,比2005年增加13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由“十五”末的68家增加到2010年的13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22.30亿元增加到283.29亿元,年均递增1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2010年的88.6%;资产由527.66亿元增加到1216.62亿元,年均递增18.2%。二是四大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及压延、粮油食品加工、玻璃及玻璃制品四大产业完成增加值201.5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64.5%上升到71.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3.99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7.5%提高到29.7%,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9%,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三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环保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对总体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17家,3家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0%。
3.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坚持把实施企业改革作为增强工业经济生命力的重要举措来抓,顺利完成了695家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任务,累计安置职工15万人。经过改革重组,国有经济布局得到调整,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渗透、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劣势企业逐步退出,老企业焕发了新的活力。至2010年底,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由2005年的122家减少到50家,但活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个数占8.1%的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利税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在全市工业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达到566家,比2005年增加173家,完成增加值243.52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安胜矿业、奥格集团、天业通联等进入“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2010年8月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成为秦皇岛市首家中小板上市企业。
4.节能减排实现较大突破。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淘汰落后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的重点,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工业走投入少、产出高、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法关闭落后产能项目19个,实施节能降耗技改项目52个。“十一五”期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4.25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2.486吨标准煤,累计下降41.5%。
5.技术进步与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科技投入逐步增加,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27.5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3倍。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9家。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每万人专利拥有量持续居全省之首。 2009—2010年获得国家重点产业振兴技术改造扶持资金3060 万元、国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扶持资金1580万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2项。2005—2010年,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河北省著名商标84件,中国名牌产品 8项,河北省名牌产品54项,河北省优质产品38项,河北省质量效益型企业22家。
6.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高速宽带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市,互联网用户由2005年的6.15万户增至2010年的39.53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由116.1万户增至280.22万户,新一代3G移动通信网覆盖城市区和交通干线。重点推进了秦皇岛信息产业基地、北戴河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燕大软件中心、东大软件公司的建设。企业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全市9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内部网,8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门户网站,35%的企业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涉及企业产品开发、生产经营、财务、库存管理等各个环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生产经营用机械设备有9.2%采用了微电子控制。富士康、昌隆银幕、鹏远电子、康泰医学、信投高科、数据产业基地6个重点项目列入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无线城市建设工程荣获2010中国城市信息化应用成果奖,秦皇岛市被工信部列入第一批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试点城市。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期间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工业总量依然偏小。目前秦皇岛市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还要经历扩张上升的时期,工业经济仍将是支撑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目前工业总体仍显薄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和工业增加值仅分别为全省的4.64%和3.62%,全部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唐山的13.17%和12.62%。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34.4%。
二是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现有企业内生动力较弱,项目建设后继乏力。“十一五”期间建设项目及其产出明显少于“十五”期间。“十五”期间新建投产企业29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3.5%,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49家,而“十一五”期间新建投产企业119家,实现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1.9%。目前正在实施和已落实的重点工业项目不足百项,总投资规模不到500亿元。新的在建项目和储备项目少,对工业未来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三是结构优化任务繁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和产品少,资源消耗水平偏高,节能减排压力大,产业布局分散、集中度差,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旗舰型龙头企业和有实力、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能源、原材料开采和生产等基础性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仍在50%以上。轻工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仅占19.1%,比重仍然偏低,且发展方式粗放,加工深度不够。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高效益的骨干龙头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和税金仅为4560万元和802万元。优势产业的链条延伸拓展还不够,企业间专业化协作配套程度低。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价值链低端,大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低层,缺少高、精、尖的高附加值产品、名优特产品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低档次同质化竞争突出。
四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缺乏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科技开发力量相对薄弱,仅有9.3%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占企业总量87.5%的小型企业和占52.5%的民营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更少,大多数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技术人员短缺,科研设备和研发资金匮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拉动力明显不足,新产品收入占比低,产业技术水平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特别是自主开发的精加工、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依然不多。
五是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与信息产业有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比重偏低,发展不快,没有形成优势,缺乏竞争力;电子政务网络利用率不高,网络整合工作进展缓慢;社会领域信息化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库支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匮乏,政府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
六是发展环境仍待改善。土地、能源和资源相对匮乏,高层次人才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滞后,物流、燃气、电力成本较高,吸引战略投资者产业配套能力不强,综合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短缺,企业孵化器数量少、水平不高,企业技术瓶颈、资金瓶颈、员工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三)面临环境
“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将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任务艰巨而紧迫。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仍在加快。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模式和动力面临重大调整,各国纷纷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跨国公司利用全球生产和组织模式优势,谋求掌控全球价值链布局,抢占科技制高点,各类经济主体围绕市场、资源、能源、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大,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全球将进入创新密集的时代,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新一轮结构调整和重组加快,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确立,我国更为国际资本看好,与国际区域合作更加密切。
从国内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镇化加快推进,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需求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将从3000美元向6000美元过渡,将进入重要的经济转型期,经济发展模式将现重大拐点。国家将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秦皇岛市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尽快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近年燃料、电力、原材料购进价格攀升,通货膨胀压力和资源环境约束力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和相关措施出台,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影响,工业发展面临形势依然复杂。
从周边看,环渤海经济圈正在成为引领中国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增长极,环京津、环渤海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冀辽蒙相邻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河北省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主体战略的实施,为秦皇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城市群都在抢抓机遇,大手笔开发建设,大幅度超越崛起,秦皇岛周边以资源、科技、人才和体制为重点的新一轮竞争更为激烈。
从自身看,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秦皇岛市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聚集优质产业、先进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一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兴起和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成为工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北戴河新区和开发区数据产业基地的开发建设,将成为秦皇岛市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秦皇岛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将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及转型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强市之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产业聚集区(园区)为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优势突出、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就业充分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原则。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产业组织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力争主要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促进工业发展从“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提升,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规模企业,带动发展一批中小企业。
转型发展原则。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加快发展方式向注重质量效益、注重技术进步、注重创新驱动和本质安全的内涵式集约发展转变,促进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转变,企业由各自为战向产业集群转变,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进程,实现工业发展由重转优、由粗转精、由低转高、由大转强、上档升级。
协调发展原则。统筹推进工业在不同区域、工业与其它行业以及工业内部的协调联动发展。与周边地区保持错位竞争和差别竞争,构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链。优化市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产业聚集区(园区)为载体的工业空间布局。强化工业和信息化对旅游、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力,实现产业间互促共赢。加强大中小企业的互动协作,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条块结合,链式衔接,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新格局。
改革开放原则。通过改革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激发投资者投资工业的热情。大力度推进企业战略重组。优化政策,强化服务,分级指导,扶优扶强,掀起民营经济发展新热潮。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优化出口结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跨省市投资,建立域外原料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和生产加工企业。
(三)发展目标
1.工业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5%,达到56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1300亿元以上,其中技术改造投资700亿元以上,技术改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提高到50%以上。
2.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粮油食品、金属压延、玻璃工业四大支柱产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四大支柱产业的主导、支撑地位更为突出,竞争力大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作用更加明显,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集团)5家,超50亿元企业(集团)1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40家以上。全市新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达10个以上。
3.产业聚集实现新提升。工业聚集区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 以上。到2015年,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1个以上,500亿元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2-3个,市级工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县级工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培育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
4.创新活力达到新水平。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0.67%提高到1.5%,重点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重点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70%以上,其中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占30%以上。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突破。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5家、20家以上。
5.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6%,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7%,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消减1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切实提高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水平。落后产能逐步淘汰。
6.信息化水平得到新提高。全市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互联网国干网主出口达到500G,全部出口达到T级。城乡信息化服务更为便利,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取得重大突破。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以上实现管理信息化,80%以上实现产品设计研发和流程控制信息化,6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主要业务环节开展信息化应用;推动新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光纤到户等下一代网络改进升级,全市范围内实现宽带接入网全覆盖,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及城市新建小区全部实现光纤到户,并逐步对老小区进行改造。智慧城市、健康城市、无线城市和物联网应用试点城市等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三、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一)发展重点
做大做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1.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思路: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时机,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重点培育,以船舶制造、电力装备、重型工程装备、高速铁路设备、汽车整车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配套和技术引进,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力争建成省内最大的临港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目标: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重点:
(1)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一是加快建设山海关大型造船基地,依托山船重工公司,投资18.2亿元实施修船扩能改造,投资15.9亿元实施海洋工程装备扩能改造,在3-9.3万吨散货船制造、30万吨级以下船舶修理的基础上,开展油轮、化学品船等船型制造和天然气船、化学品船等高附加值船舶修理业务,同时增强海洋风车安装船、海洋作业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建造能力。到2015年形成年造船300-400万吨能力。二是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大力发展船舶分段和船舶配套产品。加快荣浩金属制品公司舱盖项目、金恒重工公司船用装卸机等项目建设,重点推进船舶分段制造、10万吨舱盖、船用阀门、电缆、曲轴、电子仪表等前期项目。三是继续壮大修船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力争建成国内最大的修船基地,年修船300艘以上。支持山船开拓修船业务新领域,向船舶改装、接长(宽)、更机等领域扩展。四是大力发展大型海洋石油工程。依托山船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船机厂)和秦皇岛新源水工业有限公司建设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开发日处理能力达1万吨以上海水淡化装置,形成年生产军民船用海水淡化设备20台套、泄放水蒸发器12台套、其它船舶配套辅机20台套的生产能力。
(2)电力装备。抓住国家电力工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依托哈动力、天威秦变等企业,建设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出海基地,发展大型燃气轮机、百万千瓦级核电主设备、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新型节能变压器和变压器用矽钢片、风力发电设备和大型石化容器等产品。推进与天威集团的战略合作,建设天威秦皇岛工业园,发展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形成年产超高压变压器2300万千伏安、新型节能变压器1万台、变压器用矽钢片3万吨的生产能力。重点推进哈尔滨动力集团出海口基地三期工程,开发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装置(IGCC)、大型水轮机转轮、百万千瓦发电机定子制造和总装、半转速蒸汽轮机汽缸与转子加工装配、大型石化容器等重型装备。
(3)重型工程装备。依托秦皇岛天业通联公司和秦冶重工公司,建设掘进机和起重装备基地。大力发展大型起重机,包括桥梁施工、船用特大吨位等起重设备。全力支持隧道掘进设备国产化项目做大做强,重点开发盾构机、TBM掘进机、硬岩掘进机等大型隧道施工装备,年产盾构机、掘进机20台以上。
(4)高速铁路设备。依托中铁山桥、天业通联、新铁德奥等企业,大力发展高速铁路设备。推进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客运专线道岔制造系统技改项目,确保各种新型道岔保持国内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支持秦皇岛天业通联公司发展900吨运梁车、提梁机和架桥机等高速铁路设备。支持新铁德奥公司高速道岔项目和山海关工务器材厂铁路配件项目,实现年生产350km/h客运专线道岔300组。
(5)冶金专用设备。依托秦冶重工加快推进冶金专用设备集群建设。重点支持秦冶重工公司大型无料钟炉顶成套设备国产化项目做大做强,推进 5700立方米特大高炉炉顶成套设备的研发。依托首钢长白机械有限公司,开发板坯结晶器,年产板坯结晶器200套、薄板坯结晶器系统100套,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大力发展冶金阀门、冶金车辆等传统产品,力争产能达到10万吨,确保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大力开发干熄焦设备新产品。
(6)数控机床。建设国内领先的高精密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依托秦皇岛齐燕数控机床有限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工件送进式系统,建设国家级数控机床实验室。加快实施昌黎天启数控中心项目。
(7)汽车及零部件。一是依托戴卡轮毂、旭硝子汽车玻璃、秦皇岛邦迪管路等企业,增强汽车零部件研发能力,增加品种,扩大规模,巩固这些企业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领先地位。铝合金轮毂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件,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50%以上。大力发展汽车车门总成、高级轿车转向臂等产品。二是加快建设光宇集团新能源汽车项目,做大做强轻型客车和SUV车,鼓励引导其加速开发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的战略合作,建设轿车生产基地,初期目标年产5万辆,中期目标年产10-20万辆。三是依托秦皇岛盛森机械公司、天业通联公司开发重型矿山车专用变速箱。
(8)材料及加工配送。一是依托首秦公司壮大装备制造材料基地。支持首秦公司采用先进冶炼技术,加快结构调整,发展船板钢、大口径焊管钢等高附加值产品,为山船重工、万基钢管、中油宝世顺钢管提供配套。支持首秦钢料加工配送中心项目,推进首秦公司与韩国现代重工、太重、上重、徐工集团合作生产大型钢结构,实现钢材下料加工及配送产能100万吨以上,大口径直缝焊管产能50万吨。二是发挥青龙的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山神庙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大巫岚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将青龙建设成为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原材料中心,着力打造以承秦出海路为轴线,以杜庄、石门寨、山神庙和大巫岚四个工业园区为节点的串珠状装备制造业产业带。
专栏1: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园区
1、中信戴卡产业园:依托中信戴卡,加快技术升级,进一步扩大产能,实现年产1000万只高轻度、轻量化铝合金轮毂,到2015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
2、山海关船舶修造基地:巩固修船优势地位,大力发展3万吨大户型散货船、巴拿马型货船和超巴拿马型散货船,探索发展超大型油轮、大集装箱船等其他大型船舶。同时做强非船产业,做好军工,保证军品任务稳中有升。到“十二五”末,年造船能力达到400万吨,修船达到360艘,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3、中铁山桥产业园:主要生产铁路道岔配套的铸铁件、精铸件、锻件,钢梁钢结构,年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各类工程机械产品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台(套),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4、哈电重装大型发电设备出海口基地:以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为开发重点,提高自主化水平和核电产品配套能力,打造集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大型燃气轮机、大型石油化工容器、海水淡化等产品的生产和海运为一体的大型发电设备出海口基地。到2015年,形成4套AP1000 /年产,两套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
5、海洋工程基地:新建海洋工程船坞、舾装码头、钢材加工车间、舾装车间及集配库、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地、涂装车间、生产辅助设备等,建成后,年加工钢材6万吨,建造钻井平台2座、海洋工程模块50套。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实产业基础
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优化升级,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围绕已形成优势的四大支柱产业,加快扶持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促其做大做强做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提升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能力,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加快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全面振兴玻璃工业,向超薄、超厚、功能性、深加工发展。推动金属压延业向装备制造业延伸,粮油食品业向规模化、系列化、优质化发展。
(1)粮油食品加工业
思路:坚持打好“特色”和“绿色”品牌,突出深加工、系列化开发,增加品种、扩大名优产品、提升质量档次,向规模化、优质化、营养化、保健化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加快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强化源头控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点发展葡萄酒酿造、小麦加工、豆制品加工、玉米加工、肉类加工、果蔬加工等行业。
目标:到“十二五”末,粮油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增加值60亿元,年均递增14.5%。
重点:
葡萄酒业。葡萄酒业是全市最具潜力的轻工产业,要尽快将其培育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坚持“生态为本、聚焦高端、文贸并举、集群发展”,以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大规模优质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重点发展高中档葡萄酒、产区个性化酒品,努力培育自有品牌,扩大规模,增加品种,制定《葡萄酒行业产销管理办法》,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树立产区地理标志高端品牌形象,全力打造“中国干红葡萄酒城”和“中国葡萄酒之都”。到2015年,争取建成产能3万吨以上的特大型企业2家、产能1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5家、产能5000吨以上的中型企业15家,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庄、家庭酒堡。全市葡萄酒产量达到30万吨,干红酒销售收入60亿元,增加值20亿元。
重点扶持华夏长城、朗格斯、茅台干红、香格里拉、田氏等企业集团,推进天士力集团2万吨高档葡萄酒项目和中粮华夏公司2万吨高档葡萄酒扩建工程,带动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壮大。借鉴法国波尔多的经验做法,在昌黎十里铺和两山、卢龙柳河山谷、抚宁缸山至黄金山一带和天马湖周边地区、北戴河乔庄一带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葡萄酒庄园,形成集优质酒葡萄种植、顶级葡萄酒酿造、葡萄酒主题休闲旅游、葡萄酒文化推广、国际知名品牌酒庄及独具特色的家庭度假个人会所等为一体的葡萄酒业发展基地。积极引进酿造高档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的优质葡萄品种,下大力量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高品质酒葡萄,带动发展高品位新酒,争创世界级高档葡萄酒品质和品牌。结合现有葡萄酒产业优势,积极发展葡萄深加工和配套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档专用葡萄酒瓶和专用酒杯等相关产品,拓展开发与葡萄酒相关的工艺品。加强对葡萄皮、籽的加工转化项目的招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在高度重视发展葡萄酒业的同时,提升啤酒和白酒业。啤酒行业重点构建从原料、生产、物流到销售终端的产业链式发展模式。啤酒生产推广无氧酿造、无菌过滤、无菌灌装新技术,打造精致工艺链,提高啤酒风味稳定性和新鲜度。重点支持华润雪花、公牛啤酒、永顺泰(秦皇岛)麦芽、北大荒麦芽等企业发展。白酒行业重点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酿酒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重点发展昌黎地王、抚宁求仙贡酒、青龙祖山老酒、卢龙永平府酒等企业(集团),大力培育地方系列名酒品牌。
小麦加工业。依托鹏泰、四季雪、今麦郎(秦皇岛)食品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各类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预配粉、方便面制品等。拓展面粉产业链,发展方便面、方便主食品、速冻食品、即食食品等各类方便食品,发展膨化食品、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到2015年,全市小麦加工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把中粮面业(秦皇岛)鹏泰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豆制品加工业。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和临近东北大豆产区的区位优势,以金海粮油集团为龙头,重点推进与益海嘉里集团的合作,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豆精深加工项目,提高大豆精深加工度、主产品的生产集中度和副产品综合加工利用水平,大力开发生产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功能性蛋白、大豆组织蛋白和其它高附加值产品。采用大豆深加工关键技术,提高大豆蛋白、大豆精炼油等系列产品水平。着力开发生产大豆专用蛋白、蛋白肽、异黄酮、VE等功能产品。到2015年,形成大豆加工能力300万吨,精深加工比重达到40%以上。
玉米加工业。重点依托骊骅淀粉、昌黎鹏远淀粉公司,大力发展玉米淀粉、葡萄糖、味精产品,进一步开发应用前景广、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有机酸、聚乳酸、变性多元醇等精深加工产品,扩大玉米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到2015年,全市形成140万吨以上玉米加工能力,玉米精深加工比重达50%以上,建成位居全国前列的玉米深加工基地。
肉类加工业。以正大、三融、宏都等企业为重点,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肉猪、肉鸡、肉牛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具有牵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冷却肉、分割肉、熟肉制品加工,扩大低温肉制品、功能性肉制品生产规模,积极推进中式肉制品工业化生产。在保持猪肉稳步增长的同时,发展牛羊肉、禽肉制品。广泛开展畜禽骨、血、皮、内脏、腺体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采用肉品分级设备、肉品质量可追溯专用机具、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等改造屠宰生产线,稳步提高机械化屠宰比重,保障肉类产品品质。大力扶持正大肉鸡、北戴河杨肠子、宏都火腿等品牌的创建。重点实施正大集团在青龙建设5000万只肉鸡养殖加工项目和三融在抚宁建设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
果蔬加工业。充分利用本市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水果、蔬菜资源,依托集发、奥泰、奥星等企业(集团),提高果蔬加工业产业集中度,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向天然绿色、健康营养型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保鲜菜、低温脱水蔬菜、蔬菜汁、果汁、芦笋等加工业;加大以水果为原料的生物制品及保健品的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浓缩果汁、天然果肉原汁、复合汁等果汁饮料。开发多规格、精包装、易开启、多口味的果菜加工品种,开发果冻、脆片、果酱等系列产品。
专栏2:葡萄酒业重点基地园区
1、“碣阳山谷”酒庄群。“碣阳山谷”位于昌黎县两山乡的东部酒庄区,总投资20亿元。该项目结合区域内现有农业景观资源,建成集酿造、旅游、观光、采摘、品尝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酒庄群。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高档精品葡萄酒庄项目,国际风情红酒街项目,葡萄酒博物馆项目,农业观光生态园项目,旅游生态度假村开发项目等。
2、“柳河山谷”酒庄群。“柳河山谷”位于卢龙县东南,总投资80亿元。该项目利用与美国纳帕山谷极其相似的地貌及产业资源,建成集葡萄酒主题旅游、品鉴培训、会务休闲、田园度假、生态居住为一体的田园度假旅游休闲山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红酒小镇项目,柳河北山—水长峪乡村酒堡项目,薰衣草、熏香温泉、SPA项目,鲍子沟休闲果业项目,大小岭峪高端酒庄项目,苇子峪水上游乐项目,温泉山地高尔夫项目,绿色工业区及配套项目等。
3、“宝祖利山谷”酒庄群。“宝祖利山谷” 位于抚宁县缸山山脉东侧,北部临近县城,南至205国道,规划范围32.19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建成集酿造、休闲、旅游、商务、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红酒旅游度假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山前酒庄群项目,红酒休闲长廊项目,农庄生态旅游项目,体育休闲项目等。
(2)建筑材料业
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结构调整、低碳发展、自主创新”的原则,加快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环保节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目标:到2015年,浮法玻璃产量占玻璃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00%,其中优质浮法玻璃产量占80%以上,玻璃深加工率达到60%以上;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00%。
重点:
玻璃产业。对标日本旭硝子、英国皮尔金顿、美国PPG、法国圣戈班等国际大公司,抓住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优化布局、联合重组等重点环节,加快玻璃工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打造名副其实的“玻璃城”。发挥耀华玻璃集团公司的技术优势,力争在“浮法玻璃在线表面改性”、“全氧燃烧技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普及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建设耀华玻璃工业园,开发生产用于建筑行业的在线颜色镀膜玻璃、用于电子行业的TFT-LCD玻璃基板、用于新能源领域的TCO太阳能基板和高温耐热的硼硅板玻璃,力争建成国内产量最大、品种最多、质量最优的节能环保玻璃生产基地,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及综合性能最好的高强防热玻璃和浮法电子玻璃基地,我国最大的TCO太阳能基板和技术水平最高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不断提高玻璃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积极发展玻璃深加工。发挥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船用、车用及光学等玻璃深加工项目,加速技术进步,扩大规模,建设以耀华为核心的玻璃深加工产业集群。
水泥产业。按照“上大压小、等量淘汰”原则,推进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建设,加快水泥企业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大力推进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碳减排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适合现代建筑业需要的、高品质的水泥构件等深加工产品。
专栏3: 玻璃工业重点基地园区
耀华玻璃工业园:以建成“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玻璃制造企业为目标,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把耀华玻璃工业园建设成为节能型、环保型、景观型的玻璃生产基地和工业旅游景点。到2015年,新耀华拥有浮法玻璃生产线13条,硼硅玻璃生产线2条,铝硅玻璃生产线1条,浮法玻璃年生产能力达到4139万重量箱。销售收入达到56亿元,利润5.54亿元。
(3)钢铁工业
思路: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调整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以产业布局调整推动钢铁行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结构的调整。坚决有序淘汰落后产能,缩减总量;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不锈钢冷轧带钢和复合板等高端产品,实现提质增效、产业升级。
目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稳定炼铁、炼钢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打造专业化钢材生产基地。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
重点:
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和技改升级,以昌黎安丰、宏兴、顺先,卢龙佰工、百恒、国阳等重点企业为骨干,建立钢铁集团,优化资源配置,升级装备水平,提高整个集团的工序配套能力和竞争力。
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不锈钢带钢和不锈钢复合带等高附加值产品。依托同业冷轧带钢等企业,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开发汽车板、无取向电工钢、硅钢等产品。
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加快研发新产品,重点发展满足现代装备制造业需要的造船板、桥梁板、压力容器板、汽车用钢、轴承钢、工模具、管线钢、电工钢、镀层板材以及硅钢板、耐热、耐冷、耐腐蚀等产品。
发挥青龙的矿产资源优势,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选矿技术,加快山神庙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大巫岚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项目建设。
专栏4: 钢铁工业重点基地园区
钢铁企业整合重组: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钢铁企业集团。打造首秦260万吨专用宽厚板生产基地、昌黎640万吨高强棒线材生产基地和卢龙500万吨优质线材和型钢生产基地。
3.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思路:按照优化环境、创新平台、扩大规模、打造优势的思路,发挥既有产业基础和科研优势,加快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将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成秦皇岛市新的支柱产业,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方面有所突破发展。加强产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延伸产业链,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配套环境,扩大生产规模,构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目标:力争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1600亿)的比重达到15%左右。
重点:
(1)电子信息产业。紧紧抓住秦皇岛市列为省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和数据产业基地被认定为“河北省高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的有利契机,与国家、省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对接,壮大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打造秦皇岛“数谷”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开发与应用、数据处理、半导体照明、电子元件、消防电子、楼宇自控设备、数字医疗仪器制造、高端软件、太阳能光伏、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提高规模竞争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
物联网。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示范引导”,鼓励产学研金融中介积极参与,搭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依托驻秦高校和京津科技资源及IBM等国际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培育“物联网”技术服务。一是发展空间地理数据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空间地理信息基础资源库,重点加强空间基础地理数据服务能力建设,发展卫星导航、电子地图、空间地理定位等社会化应用产品,促进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增值开发和商业化应用。二是发展面向商贸流通的数据技术服务。重点推广无线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三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建设安全、快捷、方便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推动物联网在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社区、智能物流、智能交通以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工业监测、食品溯源等领域的应用。
数据产业。建设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大力培育数据服务、呼叫中心、数字技术、数字网络、新媒体、创意动漫等新兴数据产业。依托北戴河(河北省)信息产业研发中心和燕大软件园,发展软件产业。继续加强秦皇岛东软、燕软、泰信等公司在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化、交通运输信息化、行业管理软件、计算机系统集成等领域具有的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支持秦皇岛市软件企业做大做强。
平板显示。依托昌隆银幕公司发展用于激光投影电视、微显数字投影电视配套显示图像使用的硅基液晶(LcoS)平板显示屏幕。重点推进TFT-LCD液晶显示器背光源增光片、扩散膜产业化项目。
半导体照明。以半导体照明(LED)产业为切入点,逐步形成LED外延、LED芯片、LED应用、光伏发电等关联光电产业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依托秦皇岛鹏远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半导体外延生长、芯片制作、器件封装、器件应用及高精半导体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相关产业链和研发生产基地。
通讯、电子设备。以富士康、海湾、康泰、前景等核心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数据传感器件和电子医疗器材。重点发展高性能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列产品,引进一批电子标签、智能探测器和自动控制模块生产企业,规划建设国家数据感知器件产业园。加快富士康已落地项目和后续项目的工程建设,发展印刷线路板等电子元件产品。依托海湾公司、富通尼特公司,发展消防电子产品,开发楼宇自控设备和工业防灾消防产品,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依托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开发心电类、脑电类和监护类系列医疗器械产品,建设国内最有实力的心电医疗产品研发基地。依托前景光电公司,发展地震遥感监测减灾产品。支持CMS远程个人健康管理系统项目、电梯能耗评估及电能回馈系统等项目建设。
(2)新能源产业。巩固和壮大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重点发展全自动层压机等太阳能发电产品制造设备和专用辅助材料,实现非硅晶薄膜电池封装设备产业化。大力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启动建设昌黎大滩风电项目、卢龙县阳山风电项目、大唐新能源卢龙风电互补发电项目、山海关炮台山风电场分布式发电项目、国电昌黎海上风电等一批重点风电项目。依托奥瑞特、博硕等公司, 重点发展全自动层压机、太阳模拟测试仪,太阳能电池分选机等太阳能发电产品制造设备,实现非硅晶薄膜电池封装设备产业化,全面提升非晶硅电池质量,带动太阳能光伏产业节能降耗。依托秦皇岛艾尔姆公司、耀华玻璃钢公司发展风机叶片、风机罩等风电设备。到“十二五”末,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左右。
(3)新材料产业。以升级换代传统产业为重要方向,围绕装备制造、钢铁、玻璃建材等产业发展需求,开发特种玻璃、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防水材料、工程塑料、大面积高温超导薄膜、碳纤维等产品。提升半导体照明等新型功能材料的发展水平。重点建设半导体外延生长、芯片制作、器件封装、器件应用及高精半导体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链和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发展LOW-E玻璃、TCO导电玻璃、超白玻璃等特种玻璃。力争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左右。
(4)生物医药产业。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现代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绿色植物药用胶囊,加快推进海藻多糖空心胶囊项目。建设诺贝尔(中国)生物医药产学研基地,引进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开发生物基因治疗类药物、中药产品及化学合成原料药,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群化发展。到“十二五”末,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左右。
(5)节能环保产业。坚持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并重,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节能降耗方面,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和推广各类高效燃烧装置、节能燃料制备技术、节点技术与装备等技术和装备。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依托现有企业,加快节能装备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除尘、脱硫及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加快推进秦冶重工大型干熄焦成套设备国产化项目;依托秦皇岛双轮环保科技公司,发展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烟气脱硫设备等环保机械;依托秦皇岛新特科技公司,发展烧结机发电系统等冶金设备余热利用产品;依托秦云科联公司发展医疗垃圾焚烧炉、垃圾处理专用车;依托秦皇岛前景光电公司发展电梯电能回馈装置。力争到“十二五”末,节能环保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左右。
(6)海洋产业。大力引进海洋环境探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资源利用、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海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等新技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努力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药物开发、海水淡化和海洋保健食品的开发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力争到“十二五”末,海洋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左右。
(7)旅游工业。推进旅游与工业融合,以秦皇岛港、耀华、山桥、华夏和朗格斯等知名企业为核心,发展工业旅游。积极引进国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搞好服装、鞋袜、炉具餐具、地垫地席、背包挎包、帐篷、渔具用品、多用工具等户外旅游用品生产,大力开发具有秦皇岛本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力争到“十二五”末,旅游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左右。
专栏5: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基地园区
1、数据产业基地:包括“服务性数据中心分园”、“研发创意暨培训分园”和“数据硬件产业分园”等三个产业功能分园,以建设“数谷大厦”等设施为标志,着力体现数据服务、业务增值、内容创意、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及产品制造等主要功能,努力打造“中国数谷”和“数据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集数据传输与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研发、数据产品生产于一体的数据产业集群,形成年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2、北戴河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产业聚集为主要特征,力争建成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水平和规模居全省领先地位,在产业升级、两化融合、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效益效率、区域品牌发展和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产业集聚区。
3、鹏远LED产业园:建成集LED产业链上、中、下游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4、富士康科技集团秦皇岛研发生产基地:年产IC封装载板及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180万平米。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5、基于物联网系统的智能社区生产研发基地: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改变传统建筑的建设方式,建设智能社区,形成一个完整和实用的智能化信息网,在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建立空调、照明等方面的智能控制系统。
6、激光电视显示屏幕产业化基地:依托秦皇岛昌隆银幕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TFT-LCD液晶电视背光源增亮膜、扩散膜,导光板产品25万平方米或激光显示屏幕(折合65英寸)20万块的生产能力,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二)产业布局
积极推进工业布局结构调整。本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工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工业用地规模,充分考虑各县区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按照相对集中、集约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对主导产业进行空间布局,明确各县区的产业定位。山海关区重点发展船舶修造及配套、铁路器材、风电设备和核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港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玻璃及深加工、粮油食品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北戴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抚宁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压延、新型建材、服务外包、农副食品深加工等产业。昌黎县重点发展葡萄酒、机械加工等产业。卢龙县重点发展建材及金属压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积极培育绿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青龙满族自治县重点发展建材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
按照“发挥优势、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各类产业聚集区和园区的资源整合、功能提升,努力把园区(聚集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示范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科技进步的先导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集约发展的核心区。重点推进12个产业聚集区建设。力争到2015年,市级产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县级产业聚集区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聚集区1个以上(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500亿元以上的2个(秦皇岛西部工业区、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以上。
1.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42.74平方公里,包括西、东两区,其中西区规划22.98平方公里,东至大汤河西岸,西至深河,南至公富庄,北至102国道;东区规划19.76平方公里,东至辽宁绥中县,西至长城,南临渤海,北至京哈铁路。
主要产业:西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东区重点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等临港工业。
2.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规划面积57.56平方公里。位于市区东北部,包括紧邻秦皇岛港的海港区临港产业园、毗邻山海关港的山海关区临港产业园。
海港区临港产业园,规划面积46.34平方公里,北至京沈高速公路,南至龙源大道,东至大秦铁路进港线,西至秦青公路,下设北部产业园、东部产业园、物流产业园。
主要产业:重点发展临港现代物流、临港精细化工、玻璃生产及深加工、粮油食品精加工、电子、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
山海关区临港产业园,规划面积11.22平方公里,坐落于孟姜镇境内,西起东沙河,东至辽宁省界,北到京沈高速公路,南至京哈铁路。
主要产业:重点发展临港装备制造、粮油食品精加工、船舶配件、食品加工等产业。
3.秦皇岛杜庄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位于大北部工业区内,南至京沈高速公路,北至黑山咀、三义庄、杨家山、杜庄、碑庄、徐家沟、芽子山、小旺庄等村庄,西至青石山庄、东苏子峪、山前、代庄、甘庄、寥庄等村庄,东至民族路。
主要产业:重点发展冶金及金属压延、新型建材。冶金及金属压延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产品、零部件、总成,增强自配能力。
4.秦皇岛西部工业区:规划面积140平方公里,起步区38平方公里。四至为:卢龙县部分西起秦唐交界线、北起钓鱼台――落船山,东至龙凤河(南北向)、南至卢昌县界;昌黎部分西起秦唐交界线、北起昌卢县界、东至蛇刘线、南至靖安与新集交界线,另加蛇刘线以东、京山铁路以南、安靖公路以北、昌黎朱各庄和靖安两镇与安山镇界以西部分区域。
主要产业: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产业,接受唐山辐射,为曹妃甸产业配套。
5.秦皇岛新兴产业园: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建设秦皇岛新兴产业园,规划面积76.7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7平方公里。四至为:东起生金湖路,西至京沈高速北戴河连接线;南起京山铁路,北至京沈高速公路。
主要产业:重点发展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6.北戴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东至甘各庄(戴河四号路),南至京山铁路,西至北戴河村,北至新建津秦高速铁路。
主要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仪表、生物工程、软件外包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7.河北昌黎干红葡萄酒产业聚集区:规划面积162平方公里。包括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园、卢龙县葡萄酒产业园和抚宁葡萄酒产业园。
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园,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其中葡萄基地面积40平方公里。以昌黎县城为中心,向东沿205国道两侧延伸至两山乡段店村,向北沿昌黄公路两侧至两山乡粱各庄村,向西沿昌卢公路两侧至卢龙县交界。
卢龙县葡萄酒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种植基地面积33.33平方公里。位于秦皇岛市卢龙县沿昌卢公路的卢龙镇、下寨乡、刘田各庄镇、蛤泊乡。
抚宁县葡萄酒产业园,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包括留守营镇以缸山山脉为中心的区域,规划面积28.9平方公里;田各庄管理区天马山地区,规划面积20.1平方公里。
主要产业:重点发展葡萄酒酿造业,配套发展酒瓶、橡木桶、瓶塞生产及包装、彩印、酒葡萄栽培、研发中心、干红酒学校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及工业旅游、葡萄酒庄园旅游等产业。
8.昌黎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8.44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环路以南、规划兴企路以西、凤凰山路以东、规划南外环(机场路)以北。
主要产业:发展葡萄酒、食品加工、生物、电子信息、物流等产业。
9.昌黎空港产业聚集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2平方公里,位于秦皇岛民航机场南侧。主要产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产业为中心的货物处理、仓储流转、进出口贸易、国际采购等综合配套产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和多种增值服务的现代物流加工产业,依托机场高效航空物流进行加工制造的电子、通讯、制药、新材料等产业和配套休闲旅游产业。
10.青龙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16.53平方公里。包括青龙镇加工制造工业园、山神庙循环经济示范园、大巫岚冶金循环工业园、肖营子建材化工工业园。
主要产业:青龙镇加工制造和肖营子建材化工两个片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机电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商贸流通等产业;大巫岚冶金循环经济和山神庙循环经济两个片区重点发展铁精粉深加工、冶金压延、焦化、制氧、优质新型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
11.卢龙县龙城工业区:规划面积11.47平

上一篇:秦皇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一篇: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