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序 言
一、规划背景
(一)世界经济格局大调整。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全球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产业转移日趋加快,依托上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和逐步完善的投资环境,中国将依然是这次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西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普遍收紧,国际资金急于寻找安全出路,中国是最坚实、最广阔的投资市场。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某些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河北沿海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必将在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资本转移、技术转移中大有作为。
(二)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北移。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资源环境条件的改善,未来二十年将是中国区域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特别是制约北方沿海地区发展的因素正逐渐化解,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北方沿海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环渤海地区的重化工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产业和要素南资北移,河北沿海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必将成为资本、产业由南向北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这标志着河北沿海等区域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是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国家战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的战略举措。河北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明显,具有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先天条件,必将协同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共同推进北方沿海地区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四)河北跨越发展的必然抉择。从世界范围看,全球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世界最发达的都市经济圈、经济带也都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沿海经济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沿海地区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实现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目标,必须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向沿海集聚,通过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形成极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沿海经济隆起带,促进沿海与内陆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全省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生态宜居水平。
二、发展条件分析
(一)区位优势明显。毗邻京津,东临渤海,面向东北亚,处于环渤海区域核心地带,是京津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华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门户,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
(二)资源禀赋优良。集中了全国10%的铁矿、10%的油气资源和10%的海盐产能,焦煤、非金属矿等资源丰富,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和盐碱荒地3000多平方公里,宜港深水岸线80?7公里,海洋生物多样,拥有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多得的优质沙滩,战略资源组合条件优越。
(三)交通设施完善。拥有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年吞吐量可达6亿吨。区域交通网络相对完善,铁路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初步形成连接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集疏运体系,是全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和关内外运输的重要战略通道。
(四)工业基础雄厚。钢铁产量占全国12?3%,是全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建材、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的良好基础,已形成一批有相当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
(五)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5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7项。秦皇岛北戴河、山海关是著名的国际旅游胜地,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沧州运河文化和杂技、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河北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是,总量仍是不足,在结构和质量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业层次较低,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港口综合服务能力较低,功能单一;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外向型经济比重偏小;战略资源开放利用水平较低,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临港区域交通体系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较低;城市化水平不高,城镇体系发育不足,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沿海中心城市。
三、战略意义
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关系河北长远发展,关系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经济发展大局,关系环渤海区域加速崛起,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环渤海地区综合实力。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区域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增强环渤海地区综合实力。
(二)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强化与京津的分工与合作,为京津城市功能和产业转移提供空间,推动京津冀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促进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
(三)有利于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华北、西北的对内对外开放,深化与东北亚的交流合作,发挥承东启西、承外接内、辐射华北、西北和东北亚的战略作用,建立起开放型经济体系。
(四)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沿海地区产业加速集聚,对于培育壮大临港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化工业转型升级、构筑循环经济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五)有利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抵御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整体功能,完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源地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利用海岸线资源,构筑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四、规划指导思想
前瞻性。把握世界沿海先进地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经验,运用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最新技术,创新规划思路、方法和内容,以宽视野、高标准、大手笔,把沿海地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中国气派、河北特色、充满活力的地区。
科学性。把规划的科学性作为立足点,理论支撑与数据支撑相结合,科学确定沿海地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和环境承载能力,定量分析和合理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要素的比例与布局。
共生性。把沿海地区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连接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纽带,强化沿海地区和环渤海其他沿海地区、内陆腹地及海外市场的相互依赖、共同生长,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包括交通、产业等的共生体,实现共生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性。坚持生态优先,做足山、水、园林的文章,将山地、海洋、区域生态绿网和水网融为一体,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和绿色廊道,打造风光秀丽的滨海生态景观带。
五、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20年。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秦皇岛、唐山、沧州3市市域,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其中,沿海前沿地带指11县(市、区)、9个产业功能区、1路、1带,陆域面积1?15万平方公里。
11个县(市、区):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乐亭县、滦南县、唐海县、丰南区、黄骅市、海兴县。
9个产业功能区:北戴河新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新区、渤海新区、冀中南工业聚集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
1路:滨海公路沿线,全长303公里(不含天津段约60公里),形成沿滨海公路的经济带。
1带:沿海经济带,包括沿海产业带、城市带、人口带和滨海旅游带。
第二篇 发展战略
一、战略定位与目标
(一)战略定位。
立足渤海湾、面向东北亚、对接京津冀、服务蒙晋陕,打造区域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带动河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要地,建设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试验区,中国东出西连的大通道。重点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新型工业化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工业体系;港口布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初步建成现代化综合港口群;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制度创新取得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由2010年的7433?5亿元增加到1486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58%。其中,11县、9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由2010年的2184亿元增加到8736亿元。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8?87亿吨。
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开放型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与自然趋于和谐;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城乡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4%以上。其中,11县、9区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17500亿元。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11?45亿吨。
二、空间发展战略格局
(一)与京津共同构筑“T”字型区域空间结构。
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行政区划特点,依托综合交通体系,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潜力的基础上,与周边区域共同构筑“T”字型空间结构,即由天津、廊坊、北京、张家口市构成发展主轴,由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市构成沿海经济带,形成辐射和带动内陆腹地、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构建“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结合区位特点和发展实际,科学划定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等功能分区,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化地区集聚,在沿海地区形成“一带、两轴、三组团”空间发展格局。
“一带”:指沿海11县(市、区)和9个产业功能区构成的沿海经济带。
“两轴”:沿京沈高速公路的秦皇岛—唐山—北京方向发展轴、沿石黄高速公路的黄骅—沧州—石家庄方向发展轴,形成联系河北沿海与内外腹地的主要通道。
“三组团”:指秦皇岛组团、唐山组团和沧州组团。秦皇岛组团包括秦皇岛主城区和青龙县、卢龙县2县。唐山组团包括唐山市主城区和迁安市、遵化市、迁西县、滦县、玉田县等5县(市)。沧州组团包括沧州市主城区和沧县、青县、任丘市、泊头市、河间市、盐山县、孟村县、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献县、肃宁县等12县(市)。
三、区域发展路径
(一)港区城互动发展。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发展,使港口、城市和临港产业在各自发展扩张的同时,形成相互之间协调并进、共同支撑的发展格局。把港口发展所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与城市发展所提升的要素承载能力、产业发展所带来的要素聚集能力统筹考虑,协同推进,走出一条协调发展、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二)区域协同发展。在沿海与腹地之间,按照“立足海洋、依托内陆、陆海联动”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强港口建设、提升港口功能、健全集疏运服务体系,把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产业、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和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促进海陆经济一体化。在沿海港口之间,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和分工,加强相互协作,推动环渤海港口群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整体协同的有机整体。
(三)绿色循环发展。把循环经济作为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以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着力打造企业内部循环,区域产业配套循环,城市、乡村、社会大循环三大循环体系,努力实现资源可循环利用、环境可循环净化。
(四)外向拓展发展。充分发挥港口优势,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沿海地区开放型发展。强化与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重点加强在产业、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扩大双方贸易规模;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以境外加工贸易、承包工程、资源开发等多种形式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海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五)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进制度和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将后发优势转化为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专栏1:新加坡发展经验借鉴
发挥港口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新加坡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是世界海洋交通枢纽,通过港口建设大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逐渐成为东南亚的重要商埠和闻名世界的航运中心。港口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了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俗成效。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临港产业集群。新加坡依托地处西亚原油产地和东方石油消费区之间的区位优势,依托港口及综合发展环境的良好支撑,大力发展以石化为主导的临港产业,石化产业已达到年产7000万吨炼油、500万吨乙烯规模,成为世界重要的炼油中心和亚洲石油交易市场。新加坡的化工产业,绝大部分集中在位于新加坡本岛西南海域的裕廊岛上,裕廊岛由最初的7个小岛通过填海连成一体,面积32平方公里,实际使用20平方公里左右,目前有近50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的发展规模。裕廊岛正在快速发展成一个高度综合的石油化工和特种化工中心,炼油公司、上游石化公司和下游石化公司、物流公司、公用工程服务公司、技术培训机构、研究开发中心以及化工展览馆在裕廊岛上形成了一个密切联系的相辅相承的综合化工产业体系,以规模化、集约化的临港产业发展模式获得了卓越的发展成效。
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新加坡受国土面积狭小、国内资源匮乏的限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典范。新加坡面积65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万,2010年创造3036亿新加坡元GDP,9000亿新加坡元的外贸总额。国际众多机构的综合评判中,新加坡获得全球最开放的国际贸易及投资经济体、全球经商综合便利程度最高的地点、全球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等殊荣,是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具体体现。专栏2:裕廊工业区发展借鉴
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包括裕廊工业园、裕廊港、裕廊化工岛、大士工业园和裕廊镇城区配套,是新加坡最大的综合工业区,倡导“港口-城市-产业”一体化的开发模式。
裕廊港:裕廊港位于新加坡岛西部、裕廊工业区南岸,是亚洲最大的散装货运港,是典型的产业港。裕廊港是依托裕廊工业园的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的,同时也带动了园区产业的发展,港口与产业相互协同、互相促进。
城市:园区内沿裕廊河两岸规划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和园区内的港口、产业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银行、娱乐设施等,为园区内港区和产业提供综合服务业支撑,使裕廊工业园成为生产和生活的综合体。
产业:裕廊工业区以石化、修造船、工程机械、一般制造业、物流等为主导产业。该园区产业的发展走了一条循序渐进的路子。以1961年开始开辟土地14?5平方公里作为综合启动区,而后逐步扩大开发面积,到70年代中期,裕廊工业区的发展面积已达50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内企业数量已超过8000家,各主导产业也由最初的初加工向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延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使临港经济渐趋成熟。专栏3:丹麦卡伦堡发展经验借鉴
丹麦卡伦堡是目前全球生态工业园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通过园区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这个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微生物公司,以这5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发电站为卡伦堡约5000个家庭提供热能,大量减少了烟尘排放;发电站为炼油厂和制药厂提供工艺蒸汽、热电联产比单独生产提高燃料利用率30%。发电站的脱硫设备每年生产20万吨石膏,石膏被卖给石膏板厂,同时卡伦堡市政回收站回收石膏也卖给石膏板厂,减少了石膏板厂的天然石膏用量,也减少了卡伦堡固体填埋量。发电站每年产生3万吨粉煤灰,被水泥厂回收利用。制药厂用原材料土豆粉、玉米淀粉发酵生产所产生的废渣、废水、经杀菌消毒后被约600户农民用作肥料,从而减少高肥料用量。制药厂的胰岛素生产过程的残余物酵母被用来喂猪,每年有80万头猪使用这种产品喂养。炼油厂多余的可燃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石膏板厂和发电站供生产使用。污泥是市政水处理厂的主要残余物,这些污泥被微生物公司用来作生物恢复过程的养料。微生物公司是一家专门利用微生物恢复被污染土壤的公司。废品处理公司收集所有共生体企业的废物。并利用垃圾沼气发电,每年还提供5-6万吨可燃烧废物。
第三篇 港口发展规划
按照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快推进港口建设,加强岸线资源保护。明确港口功能定位,推进各港口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动港口建设、运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增长方式优、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秦皇岛港
(一)定位。优化港口功能,调整港口布局。加快实施“西港区搬迁改造”工程和山海关港区建设,拓展集装箱、杂货运输和旅游客运业务,将秦皇岛港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大港。
(二)目标。到2015年,秦皇岛港港口吞吐量达到2?52亿吨,集装箱达到80万标准箱;到2020年,秦皇岛港港口吞吐量达到2?7亿吨,集装箱达到100万标准箱。
(三)行动计划。将西港区散货功能逐步调整到东港区,并实施山海关港区建设。以海滨路东段和东南山片区开发改造为突破口,推进西港区综合开发改造,建设集休闲旅游、商务会展、金融商住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和河北港口经济服务中心。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西港区除集装箱以外杂货能力全部转移至东港区,在东港区大力发展散杂货和集装箱物流;在海港区和北戴河新区规划建设秦皇岛游轮、游艇码头,与国际游轮运营机构形成战略联盟,对接和融入国际高端旅游网络,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国际旅游产品档次。
二、唐山港
(一)定位。形成以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为核心,丰南港区为补充的港口布局,将唐山港打造成为国际性综合大港,服务内蒙、三北地区新的欧亚通道。其中,曹妃甸港区定位为大型综合港区,京唐港区定位为大型综合港区,丰南港区定位为为区域综合运输服务的综合性港区。
(二)目标。到2015年,唐山港港口吞吐量达到3?5亿吨,集装箱达到240万标准箱。到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5亿吨,集装箱达到300万标准箱。
(三)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煤炭、矿石、原油码头二期工程,建设液化天然气(LNG)、集装箱、通用散杂货、液体化工泊位及客滚泊位,适时启动曹妃甸港区第五、六港池和丰南港区开发建设。曹妃甸港区煤炭、铁矿石专业化码头通过能力达到3亿吨以上,形成全国最大的大宗干散货储运中转基地。结合临港产业和腹地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液体散货、杂货和多用途码头,逐步增强“北煤南运”功能,打造大型综合港区。京唐港区重点加强杂货、液体化工和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建设,以及煤码头功能调整,积极发展集装箱物流,形成京津冀地区集装箱运输的新局面。丰南港区作为唐山港的重要补充,重点发展杂货、干散货、集装箱和重件运输,为后方冶金、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服务,形成为区域综合运输服务的综合性港区。在曹妃甸湿地依托现有景区打造国际级旅游度假区,与唐山湾生态城共同建设港区绿色家园。
三、黄骅港
(一)定位。形成以煤炭港区、散货港区、综合港区为主,河口港区为补充的发展格局,加速由煤炭装船港向综合性港口转变,打造区域性综合大港,成为沟通冀中南以及山西、豫北、鲁西北等地的出海口。
(二)目标。到2015年,黄骅港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达到170万标准箱。到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5亿吨,集装箱达到200万标准箱。
(三)行动计划。增强“北煤南运”功能,强化在全国“北煤南运”下水港中的地位。重点实施综合港区二期工程,有序推进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液体化工等专业化泊位和通用泊位建设。散货港区和综合港区主要服务腹地经济,按照“因港而生、临港而立、依港而兴”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依托区位优势、腹地产业支撑和疏港交通体系,大力发展集装箱物流。
第四篇 产业发展规划
一、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一)发展理念。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行绿色增长模式,使经济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努力构建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符合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方向的绿色产业体系。
(二)发展路径。
充分利用外部发展环境,发挥自身资源及能力支撑优势,遵循“自生、内联、外引”的产业发展路径,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1?自生。科学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寻求自身资源衍生的产业发展路径。
2?内联。顺应国家战略重心北移趋势,结合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承接产业转移,走出一条关联协同的产业发展路径。
3?外引。顺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充分利用自身区位及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国际对接,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
(三)发展重点。
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沿海经济特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优化发展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建材和电子信息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高技术服务和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特色农业,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为主的产业结构。
1?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整合重组的原则,打造现代化的世界级钢铁生产基地。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聚集的原则,打造中国北方重型装备制造基地。按照扩大规模、集约集聚、延伸链条、循环发展的原则,打造现代化的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立足京津冀建设需求,优化调整建材产品结构,打造北方重要的新型建材基地。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消防电子、楼宇自控设备、数字医疗仪器制造等电子设备整机和配套元器件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装备、核电装备、医学工程装备、工业智能装备等,培育航空装备产业等高端智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发展以新型合金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推进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沿海及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推广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大力推广以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与节能环保服务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医药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三大港口为龙头,规划建设一批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为主的现代物流园区,打造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国际化现代综合物流基地。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海滨旅游资源,建设滨海休闲旅游带、生态观光旅游带、长城风光文化旅游带和沧州运河文化旅游带,依托唐山近现代工业文明和地震遗迹、清东陵、吴桥杂技、沧州武术等打造人文旅游品牌;加快旅游开发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出版印装发行、现代传媒、文化演艺、影视创作、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构建以大型综合性商业为龙头的中央商务区,建设国际性代理中心、采购中心和商业信息中心。积极承接软件开发、金融后台数据分析、工业设计、动漫外包等高端外包业务,建设服务外包基地。
4?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形成一批小麦、玉米、杂粮等优质粮生产基地。面向京津市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绿色有机蔬菜,做大做强优势蔬菜品牌,建设高档蔬菜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改良果品品种,培育知名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特色优势果品基地。加快良种繁育和优质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推进集中饲养、规模饲养、绿色饲养,建设京津优质肉类等畜禽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面向东北亚建设珍稀皮毛养殖基地。利用好沿海滩涂和浅海资源,大力发展优质水产品养殖,推广水产品精深加工和保鲜保活,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远洋捕捞业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山区林木、沿海湿地及林地、乡村田园、乡村民俗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开发建设一批集科技、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和休闲农庄。
5?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提升海洋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打造临港产业集群为重点,以培育海洋新兴产业为方向,推进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深化发展海洋盐业及盐化工业;积极培育海洋生物产业,加快海水综合利用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建设新兴海洋产业基地;整合提升临港钢铁产业,发展壮大临港石化产业,调整优化临港能源产业。
二、构建沿海产业带
以沿海高速和滨海公路为纽带,促进产业和优质生产要素向滨海地区聚集,重点打造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构建“11县(市、区)、9区、6基地”的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
(一)沿海11县(市、区)产业发展。
1?山海关区。重点发展船舶修造及配套、铁路器材、风电设备、核电装备、港口物流、休闲旅游等产业。
2?海港区。重点发展旅游业、港口物流、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玻璃及深加工、粮油食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3?北戴河区。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展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
4?抚宁县。重点发展装备制造、金属压延、建材、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5?昌黎县。重点发展葡萄酒、商贸流通、海洋经济、特色种植、机械加工、畜禽养殖等产业。
6?乐亭县。重点发展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能源、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
7?滦南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与海产品加工、制盐、化工、食品、电子等产业。
8?唐海县。重点发展环保设备、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物流、休闲旅游、商务会展等产业。
9?丰南区。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精品陶瓷、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现代物流、观光旅游等产业。
10?黄骅市。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港口物流、海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等产业。
11?海兴县。重点发展盐化工、临港物流、装备制造、新能源、轻工食品等产业。
(二)建设9大产业功能区。
1?北戴河新区。规划控制面积478?3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会展商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中国北方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2?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1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数据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着力强化数据产业基地(园)建设,打造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特色明显的数据产业集群。
3?乐亭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30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品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港口物流、滨海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以河北钢铁集团为龙头,建设精品钢铁深加工产业园;以旭阳化工产业园为龙头,建设现代精细化工产业园;以三一重工乐亭工业园为龙头,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形成具有2000万吨精品钢生产能力的循环经济型钢铁深加工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及煤化工基地。
4?曹妃甸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943?7平方公里,其中曹妃甸工业区31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高新技术和现代物流等临港优势产业和电力、海水淡化、新型建材、出口加工等关联配套产业,打造形成年产5000万吨精品钢、4000万吨炼油、400万吨乙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世界级临港产业集聚区。
5?丰南沿海工业区。规划控制面积180平方公里。承接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以及京津地区产业辐射,重点发展精品钢铁及深加工、装备制造、精品陶瓷、新型材料、高新技术、精细化工和仓储物流业,形成1000万吨的精品钢生产能力,逐步打造成为中国北方具有影响力的装备制造基地、精品钢铁及深加工基地、精品陶瓷生产集散基地。
6?芦汉新区。规划控制面积283平方公里,其中芦台开发区133平方公里,汉沽管理区15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信息服务外包、高端服务业等。着力打造信息产业园区、玻璃产业园区、特种建材钢品产业园区、自行车产业园区、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唐津经济对接的桥头堡。
7?渤海新区。规划控制面积3321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港口物流、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湿地旅游等产业,打造以2000万吨精品钢生产能力为引领的钢铁产业集群,打造以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为引领,协同氯碱化工、煤化工的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形成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临港产业集聚区、北方化工产业基地、河北南部特钢基地、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华北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基地和国际化区域物流中心。
8?冀东北工业聚集区。规划控制面积110平方公里。充分发挥曹妃甸新区的综合比较优势,为唐山、秦皇岛、承德、张家口等市提供临港“窗口”和桥头堡,加快工业向沿海转移,推进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及面向曹妃甸工业区和唐山湾生态城开发的配套产业。
9?冀中南工业聚集区。规划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充分发挥渤海新区综合比较优势,为石家庄、衡水、邯郸、邢台、保定、廊坊市及腹地工业向沿海转移提供平台和载体,推进冀中南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东西两个片区,东区重点发展石化和重型装备制造业,西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五金制品、轻工、食品等都市型工业。
(三)培育6大产业基地。
依托区位、港口、产业等优势资源,顺应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加速省内产业向沿海地区聚集,重点培育六大沿海绿色产业基地。
1?精品钢铁基地。严格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通过大规模联合重组和技术改造,推进钢铁产业向精深加工和产业链高端发展。重点发展造船板、桥梁板、锅炉板、高强度轿车用钢、管线钢、硅钢板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H型钢、家电板及中高端建筑用材为主的精品钢产能。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兼并重组其他中小钢铁企业,打造渤海集团等2至3家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全面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推动钢铁企业向临港和资源富集区聚集。
重点建设曹妃甸精品钢、丰南沿海精品钢、乐亭新区及滦南造船用钢、黄骅港优特钢等4大钢铁产业基地,打造现代化的世界级钢铁生产基地。
2?石化产业基地。按照集约集聚、延伸链条、循环发展、安全环保的原则,优先发展石化产业,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积极推进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等国家大型石化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和任丘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同时依托河北沿海的海盐和煤炭资源,扩大渤海新区TDI等高端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加快渤海新区、乐亭新区现代煤化工和盐化工基地建设,协同石油化工,共同打造全国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基地。
重点建设曹妃甸工业区、沧州临港化工产业园、乐亭临港工业聚集区等化工产业集群。在滦南经济开发区,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打造多晶硅产业基地;将南堡开发区列为海洋化工、盐碱化工及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在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的同时,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与钢铁工业相配套的煤焦化、煤气化产业,不断提高甲醇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依托丰富的海盐资源,在渤海新区、曹妃甸新区打造百万吨PVC生产基地。
3?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集聚的原则,加快建设为整机配套的基础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形成一批整机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较为完整、功能较为齐全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重点发展现代轨道交通装备、能源环保装备、工业智能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及专用设备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业。在唐山主城区发展工业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和节能环保设备,建设动车制造基地。在沧州主城区和盐山、孟村、青县建设管道和管件装备基地,在沧州渤海新区有序发展大容量先进风电装备和专用汽车制造业。在秦皇岛山海关区和海港区发展修造船、电力设备、高速铁路设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
重点建设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秦皇岛临港产业聚集区、秦皇岛杜庄工业聚集区、丰南沿海工业区、乐亭临港工业聚集区、曹妃甸工业区、嘴东工业区、黄骅港开发区等装备制造业集群,将河北沿海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4?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依托自身产业及其他综合资源支撑,充分对接京津的人才及产业,重点发展行业电子和应用软件,建设信息产业基地;以新型合金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为重点,大力发展低合金高强度钢、超纯合金等耐磨金属材料、高附加值金属材料、钛基复合材料、纳米晶合金和特种陶瓷等复合功能材料,以及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防辐射涂料、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基地;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生物、海洋工程及海水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食品、深海作业及海洋油气开发等海洋工程装备、大型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关键装备制造,建设新兴海洋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大型医疗设备、工业智能装备、航空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品。
重点建设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芦汉新区、乐亭新区、曹妃甸新区和沧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渤海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将河北沿海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5?现代物流基地。以三大港口为龙头,依托与纵深腹地相连的冀东、冀中南物流通道,按照“大港口、大枢纽、大物流、大商贸”的思路,加快建设煤炭、钢材、铁矿石、化工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打造一批以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等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在唐山建立煤炭、钢材、铁矿石为主的交易中心,在秦皇岛设立煤炭交易中心,在沧州渤海新区设立化工产品交易中心。
重点建设秦皇岛港口物流园、秦皇岛临港综合物流基地、京唐港口物流园、曹妃甸港口物流园、黄骅港口物流园,重点推进海关特殊监管的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规划建设,打造国内外联通、京津冀一体的国际化现代综合物流基地。
6?高端旅游休闲基地。充分发挥海滨海岛、湿地温泉、森林景观、文化遗产、历史遗迹等优势旅游资源,以建设秦皇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唐山湾旅游岛综合开发、曹妃甸湿地综合开发、南大港湿地和南排河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区为契机,在山海关、北戴河等传统旅游休闲区之外,打造新的高端休闲度假区,重点建设北戴河新区、唐山湾旅游岛、唐山湾生态城休闲度假区、曹妃甸湿地景区、滦河口生态旅游区、唐津运河旅游度假景区、南大港湿地景区、南排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形成国际一流的滨海旅游休闲基地。
第五篇 城镇发展规划
树立绿色生态理念,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广世界领先的节能技术、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完善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交通便利的绿色城市,着力打造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品质的生态宜居城镇。
一、发展目标
建设生态新城,着力打造沿海中心城市,积极培育特色城镇,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与城镇化水平。到2020年,将沿海城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环境优美、风情独特、休闲宜居的海滨城市带。
二、空间结构
统筹沿海地区各级城镇发展,充分利用沿海荒地、浅滩和生活岸线资源优势,构筑“一带、三中心、三新城(区)、多节点”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的沿海城镇体系。
一带:指沿海城镇带。
三中心:指唐山、秦皇岛、沧州3个中心城市。
三新城(区):指唐山湾生态城、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3个滨海生态新城(区)。
多节点:指其他县城和小城镇构筑的特色城镇。
三、做大做强三个中心城市
着力发展唐山、秦皇岛、沧州三大中心城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水平,实现率先发展,打造成为对接京津、承担区域职能的重要支点。
秦皇岛。全国著名的滨海休闲度假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电子信息、重型装备、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基地,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综合性港口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35万人。
唐山。全国重要的精品钢铁基地,动车制造、重型装备、汽车制造、新型建材、石油化工、现代物流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220万人。
沧州。全国重要的管道装备基地,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特种钢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运输通道,沿海港口城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以上。
四、加快建设三大生态新城(区)
按照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和港口、港区与港城互动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唐山湾生态城、北戴河新区和黄骅新城。结合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特点,建立完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一)唐山湾生态城。
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港口城市,京津冀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基地。到2020年,建成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的滨海生态示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03平方公里左右。
2?空间布局。按照港城协同、港城一体发展的思路,规划到2020年形成“一城两区、组团聚合”的空间布局形态。“一城”是指唐山湾生态城;“两区”指以溯河、青龙河、滦南第二泄洪道等自然水系为绿色生态廊道,形成八里滩和柳赞两大城市片区;“组团聚合”是指以绿色生态网络将东西两大城市片区划分为若干城市组团,形成组团式聚合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塑造“田、海、湖、城”一体的滨海生态城市特色。在生态城内规划4?5平方公里的日本生活区,作为中日生态工业园的配套生活基地。
3?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详见下表。
唐山湾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
健康指标层自然
环境
健康序号1234二级指标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净损失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单位%%天数天数指标值≥35≥450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人工
环境
协调5678910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海水质量功能区噪声达标率绿色建筑比例本地植物指数人均公共绿地%%平方米/人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达到海域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要求10050≥0?7≥22社会和谐
进步生活
模式
健康基础
设施
完善管理
机制
健全11城市登记失业率%≤4%12恩格尔系数%≤20%13绿色出行所占比例% ≥30 ≥9014日人均生活耗水量升/
人·日≤12015日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
人·日 ≤0?816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人≥0?817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人≥1?018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个≥0?319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0无障碍设施率%10021市政管网普及率%10022水喉水达标率% 10023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 ≥20能源
利用
集约科技
创新
活跃就业
综合
平衡24252627可再生能源使用率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每万劳动力中R&D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就业住房平衡指数%%人年%≥20≥50≥50≥50(二)北戴河新区。
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以旅游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型高端产业为支撑,以生态低碳为导向,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文化新区,打造滨海生态示范新区和中国最高节能标准绿色建筑示范区,打造成为河北沿海重要的增长极。到2020年,新区规划人口规模控制在20万人以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1?8平方公里以内。
2?空间布局。规划采取分散布局、点状发展的模式,注重各功能区间的生态隔离,形成“一带两区四片多点”的总体空间结构。“一带”指滨海旅游度假带;“两区”指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四片”指4个功能片区,为南戴河片区、中心片区、赤洋口片区和七里海片区;“多点”指规划范围内保留发展的镇区和重点培育的中心村,为乡村地区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同时是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考虑到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及功能定位,应合理控制人口容量,以及建设用地的开发规模与开发强度。
3?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详见下表。
北戴河新区规划指标体系
控制性指标目标一级指标序号二级指标单位指标值生态保护
与恢复生态保护生态恢复12345678植被覆盖率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自然湿地损失率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近海水域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自然湿地恢复率退化土地恢复率%--%%%%%≥30≥0?5≥0?850≥30100≥90100资源节约
与环境
友好建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污染物处理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单位GDP能耗(标煤)城镇热岛效应程度单位GDP水耗城镇日人均用水量节水器具普及率管网漏损率地下水开采比例非传统水源利用率集中式水源水质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污水再生利用率%吨/万元摄氏度M3/万元升/人天%%%%%%%%≥20/≥80≤1≤1≤110≤300>70<10≤10雨水≥10
再生水≥4510010010050生态建设绿色交通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空气污染指数(api)<100的天数占全年比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固体废弃物回收率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建绿色建筑比率可供人活动的绿地占总绿地比例建成区用地透水面积比率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建筑屋顶/立体绿化率建筑密度绿色建筑比例建成区用地混合利用中用于就业、公共服务、商业所占比例绿色出行比例公共交通站点半径覆盖率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使用率慢行道路网密度%%%%%M2%%%%%%%%%%%Km/km2≥90100≥80≥95≥50≥20≥80≥50≥30≥90≥30<30≥10020-50≥70城镇≥95,
农村≥50≥501?5经济持续
发展收入就业产业结构旅游发展农业发展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居民就业率第三产业GDP所占总GDP比例旅游总人次旅游总收入酒店数量五星级酒店数量农药/化肥施用强度(折纯)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农田防护林网覆盖率清洁燃料使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水产/畜禽养殖固废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农业种植比例元元%%万人次亿元个个-%%%%%%≥35000≥20000≥90≥80≥1500≥10≥25≥7<250≥60%≥95%≥50%≥95≥95≥50社会和谐
进步经济平衡发展公共安全公共服务55565758596061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每万人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人均紧急疏散场所面积城乡医疗保险覆盖率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覆盖率-件/万人M2%M2%0?3-0?4<2∶1<10≥3100≥10≥90示范引领
创新绿色生活特色风貌防灾减灾公众参与626364656667686970广泛开展绿色生活方式的宣传工作降低废弃物产生量,倡导3R理念普及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居民对绿色生活理念广泛认可充分发掘新区大海与沙漠的独特资源条件,建设北方滨海度假岸线风光建设低碳宜人的慢行滨海和滨水系统前瞻性的制定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条件下的灾害应对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营造与紧急避害开敞空间有机的结合制定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三)黄骅新城。
1?城市定位与发展目标。建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交通枢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沿海中心城市,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滨海生态示范城市。到2020年,新城规划人口规模控制在5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7?96平方公里左右。
2?空间布局。采用紧凑集约的布局方式,规划到2020年形成“一核一极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核”是指黄骅中心城区和南大港;“一极”是指临港工业区和配套生活区;“两组团”分别是南排河组团和海兴组团,形成东西向城镇、产业发展轴和沿津汕高速公路的城镇发展轴。利用湿地、水库、自然保护区等景观生态区,形成生态涵养带。
3?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详见下表。
黄骅新城规划指标体系
生态环境
健康指标层自然
环境
健康人工
环境
协调二级指标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净损失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临港海域海水质量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绿色建筑比例本地植物指数人均公共绿地单位天数天数%吨-C/百万
美元%平方米/人指标值0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要求达到海域功能区海水水质标准要求10015050≥0?7≥13社会和谐
进步生活
模式
健康城市登记失业率%≤4%恩格尔系数%≤25%公交出行所占比例%≥50日人均生活耗水量升/人·日≤120日人均垃圾产生量千克/人·日≤0?8基础
设施
完善管理
机制
健全能源
利用
集约科技
创新
活跃就业
综合
平衡人均拥有公益性文化娱乐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人≥0?8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平方米/人≥1?0万人拥有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个≥0?3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无障碍设施率%100市政管网普及率%100水喉水达标率%100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20可再生能源使用率%≥50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50每万劳动力中R&D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人年≥50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50五、积极发展特色城镇
(一)推进县城扩容升级。
加快昌黎、抚宁、乐亭、滦南、唐海、海兴等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建设,推进县城与中心城市、滨海新城的基础设施连接和功能对接,成为沿海城市带的重要节点。积极发展迁安、遵化、任丘、河间、泊头等县级市,完善提升服务功能,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打造成为高品质的中等城市。
加快壮大沿海前沿地带县城规模,促进人口、产业向沿海城镇聚集。到2020年,县城人口规模全部达到20万人以上。以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着力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实施“花海工程”,形成“防护型、林荫型、景观型、休闲型”的城镇绿化新格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推进城区街道和重点片区环境综合整治,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风貌,全面提升县城建设水平。
(二)建设滨海旅游风情小镇。
充分利用滨海景观特色和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先培育20至30个重点建制镇,到2020年,镇区平均人口规模达到3万人左右。重点完善城镇功能,高标准搞好商业街、美食街、休闲街、文化街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街区,建设一批具有浓厚滨海特色、地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的旅游风情小镇。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统筹城乡规划,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加大农村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动城镇供水、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积极构建城乡一体、链状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化城镇产业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引导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统筹城乡社区建设,推动城乡近郊一步到位实现城镇化,积极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体系,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六篇 综合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
加快构建沿海地区连接港口与腹地的交通体系,推进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打开河北沿海与腹地和西部能源带的通道,建设大开放、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
一、打造五大交通廊道
在沿海地区规划建设海滨大道、滨海公路、高速公路、城际轻轨、高速铁路五大交通廊道,五大廊道功能各有侧重。
海滨大道。联系滨海各生活组团、滨海旅游景区景点,具有观海、观景、游憩休闲功能的景观大道。主要带动沿海生活及旅游,串联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唐山湾旅游岛、乐亭新区、唐山湾生态城,经天津滨海接至沧州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滨海公路。在现状基础上改造升级为沿海快速路,联系沿海9大产业功能区以及各类产业园区和基地,是带动沿海产业发展的纽带。主要连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乐亭临港工业区、曹妃甸工业区、冀东北工业聚集区、丰南沿海工业区、黄骅临港工业区和冀中南工业聚集区等。
高速公路。联系港口与腹地、城市与园区的快速运输交通,形成畅通的物流集疏运系统。重点建设沿海高速公路沧州段,与天津、唐山、秦皇岛市现有的沿海高速公路,形成贯穿秦皇岛市区、北戴河新区、乐亭新区、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的便捷通道。建设邯港(黄骅港)、承秦等高速公路,与京沈、津汕、石黄等现有高速公路,共同构筑港口与腹地城市的快速交通网络。
高速铁路。联系与京津及冀内陆城市的高速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重点建设京唐(曹妃甸)城际铁路、津秦客运专线、京曹—渤海新区城际铁路、石家庄—衡水—沧州城际铁路、承德—秦皇岛城际轨道,完善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形成城市之间1小时交通网络。
城际轻轨。联系沿海各城市组团、城市与产业功能区之间的客运交通,具有点到点快速通达特征。重点建设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唐山湾生态城—曹妃甸工业区,接入天津滨海新区,延伸至黄骅新城,促进沿海地区城际交通一体化,并与城市公交系统相衔接,形成沿海综合客运交通体系。
二、构建综合运输通道
在沿海地区构建“四纵五横”的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四纵”:环渤海综合运输通道、长深综合运输通道、京沪综合运输通道、京九综合运输通道。“五横”:蒙冀出海综合运输通道、西北北部出海综合运输通道、保黄综合运输通道、石黄(津)综合运输通道、邯黄综合运输通道。
三、完善区域铁路网
构建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港口后方集疏运通道,加快建设北京—唐山—曹妃甸高速铁路、津秦客运专线,打造京秦、承秦等城际轨道交通,形成京津冀地区快速交通圈。加快建设邯黄、张曹、蓝丰铁路,推动朔黄等既有铁路扩能,改造秦皇岛、唐山、沧州铁路枢纽。
在既有运营的9条铁路基础上,新增铁路11条,到2020年形成20条主要铁路。按照功能划分为4类,客运专线3条、城际铁路3条、客货混行8条、货运专线6条。
四、优化区域公路网
(一)高速公路。完善沿海地区高速路网,加快承秦、廊沧、京沈迁西支线、京沈迁安支线、京沈第二通道、迁曹高速、唐廊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到2015年,形成“八纵六横”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392公里。
(二)干线公路。畅通秦皇岛—曹妃甸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快速公路通道,强化与辽宁沿海、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公路联接。加快疏港公路建设,升级改造西联晋、蒙的干线公路,加强港口与腹地的交通联系。提高国省干线路网覆盖率,促进普通干线公路网向新城、新区以及产业集聚区、重点旅游景区延伸。到2020年,国道和省道等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3600公里。
五、加快机场建设
(一)加快北戴河机场建设。加快建设北戴河机场,将北戴河机场打造成为环渤海湾中支线口岸机场,主要为国际性旅游、公务和商务旅客提供航空服务,山海关机场的民用功能逐步转移至北戴河机场,既作为北戴河的国际空港,又作为近期面向曹妃甸的国际空港。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0?7万吨/年;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8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6万吨/年。
(二)提升唐山机场的运营能力。唐山三女河机场定位为冀东重点支线机场。在现有的客货运基础上稳步提升运营效能,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5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1?3万吨/年;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18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3?1万吨/年。
(三)积极推进沧州机场和曹妃甸机场前期工作。沧州机场定位为支线机场,在现有港口建设的基础之上,尽快推进空港的规划建设,形成海港空港齐头并进,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依托曹妃甸新区建设,积极开展曹妃甸国际机场的前期研究论证,科学制定建设方案,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同时,规划发展临空经济,形成临空产业集聚区,优化提升冀东北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积极谋划建设通用机场。在重点产业聚集区、旅游景点谋划建设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培育飞行员培养、低空旅游市场开发等通用航空项目。
六、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一)能源基础设施。按照“上大压小”方式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在新城、重点县城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完善沿海地区500千伏网架和配套电网,提高跨区输电和受电能力。加强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在渤海新区、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秦皇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