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河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河北省石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09-21 10:32:07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我省石化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拥有华北、冀东、大港三大油田,秦皇岛、唐山、黄骅三大港口,为建设沿海石化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煤炭资源丰富,特别是毗邻山西、陕西、内蒙等煤炭大省,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良好条件。南堡、长芦、大清河等盐场是我国主要的海盐产地,年产原盐550多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宁晋地下井盐矿储量超过千亿吨。磷、钙、镁等矿的蕴藏量也比较丰富。
       (一)产业基础
       1.总体规模较大
       “十二五”期间全省石化产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2%。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0.4亿元,是仅次于钢铁、装备的第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国内各省市第九位。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及化学矿采选业为代表的采掘业占比由2010年的7.98%下降至2015年的3.96%,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学原料、精细化学品、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业占比由2010年的33.61%上升到2015年的44.22%,高耗能、高污染的肥料、化学农药、染料等产品占比由2010年的13.55%下降到2015年的10.85%。从四大行业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及炼焦等采掘业和初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比稳步下降,分别从2010年的16.32%、40.00%下降到2015年的9.81%、26.40%,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橡塑加工业占比逐年增加,分别从2010年的27.10%、16.74%增加到2015年的38.22%、25.57%。
       3.产业集中度较高
       2015年全省1921家规模以上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前10位的企业占全行业的31.05%。旭阳集团、河北诚信、唐山三友、开滦能源化工、冀衡集团、阳煤正元等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分别列入国家相关规划,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基地、任丘石化基地框架基本形成。产业园区化、循环化发展加速,邯郸新型化工园区、冀衡循环经济示范区、唐山南堡盐化工基地、张家口中国化工北方氯碱基地等一批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产品链条日趋完整。衡水的工程橡胶制品、华戈化学的DSD酸、井陉的钙镁系列产品、景县的钢丝编缠胶管、雄县的乳胶制品等一批特色化工产业集群继续壮大,在国内占据重要市场份额,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省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改造落后装置,加强内部管理,延伸产品链条,增加环保投入等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较好成绩。2015年,石化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1.44吨标准煤,比2010年下降31.75%,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明显下降。
       5.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省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86.64亿元,年均增长22.67%,其中2011-2013年增速较快,年均增长近38%,2014、2015年增速放缓,分别增长6.6%和4.8%。中石化石家庄分公司800万吨炼油项目建成投产,中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中海油中捷石化形成600万吨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千万吨项目正抓紧推进;阳煤正元渤海新区60万吨氨醇联产、沧州旭阳己内酰胺、开滦能源化工百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相继投产或投入试生产。产业布局明显优化,综合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6.市场前景广阔
       我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区位和市场优势明显,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的市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大宗石油化工产品的消费市场,为我省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腹地。
       (二)主要问题
       1.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适合在沿海布局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缓慢,曹妃甸石化基地尽管已列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方案,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龙头项目落地。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重大项目少,高端项目少。石家庄、任丘等内陆石化产业基地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项目的推进较慢,产业链条没有打通。尽管国家明确要求石化产业要走园区化、循环化的发展道路,但我省上千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的大部分处于分散布局状态,难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工作进展不理想。
       2.产品结构有待提升。尽管“十二五”期间,我省原油加工能力有所扩大,但标志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乙烯、芳烃等大型石化联合装置尚未取得突破,形成了产业链的中梗阻,制约了下游有机化工原料、高端精细化学品、合成材料的发展。作为焦炭产能居全国第二位的煤化工大省,煤焦油深加工程度低、产品少,碳一化学品链条短,仅局限在氮肥、甲醇、二甲醚等几个初级加工品上。作为现代煤化工标志的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五类产品中,仅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在我省有少量生产。面向不同行业的功能性、结构性材料及医药、农药、颜(染)料专用中间体和助剂等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材料占比明显偏低。
       3.核心竞争力不强。领军企业少,我省石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2015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河北41家,而山东、江苏分别为104、53家。创新能力弱,1921家规模以上石化企业中,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仅有唐山三友、中国乐凯等5家,省级中心为49家,仅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8%。拳头产品不多,除烧碱、纯碱、PVC等大宗传统化工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外,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少,市场话语权不足。经济效益差,2015年我省石化产业百元销售收入利润率仅有3.32%,与全国4.93%的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远低于福建的10.25%、山东的7.59%、江苏的5.96%。特别是2013年以后利润总额逐年下降。
       4.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石化产业能耗较高、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固有特点,在国家实行能耗总量和排放总量双重控制,特别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使得产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上我省石化产业布局较散,难以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三废”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推进园区化、集约化、清洁化生产。
       (三)面临形势
       1.国际形势
       未来五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复苏时期,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增长减速,石油需求难有大幅反弹。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大宗石油化工产品市场已趋于成熟,增长速度平缓,收缩大宗基础产品业务,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必然选择。石化产业的竞争力已经由国家竞争力转变为大型跨国公司的竞争力,大型跨国公司仍然是全球石化产业的领导者。发展中国家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发达国家正加大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市场渗透和生产能力的转移。基于我国目前基础产品趋于饱和,高端产品有较大市场空间的实际,必将为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世界石化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和剧烈震荡,将对今后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全球发展面临绿色机动化、城市化、洁净水需求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大趋势,企业市场策略必然要围绕低成本能源、高科技技术、市场需求及环境需求来展开竞争。
       2.国内形势
       总的看,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时期石化行业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增速下调,产能过剩,环境资源约束挑战,同时也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行业仍处于优化调整、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一是传统产品产能过剩与高端专用化学品缺乏的结构性失衡同时并存。一方面,多数传统石油和化工产品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产业结构同质化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装置开工负荷较低。另一方面,高端专用化学品相对短缺,部分产品进口依存度较高。产能过剩大幅拉低了市场价格,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剧了无序竞争与资源浪费,造成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二是成本增长较快与安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双重压力同时并存。受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安全环保投入较大等影响,产品销售成本明显上升,增加了企业负担,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同时,社会对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法规与政策,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但对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盈利能力不高、资金相对短缺的企业来说,短期内增大了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与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并存。与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石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研成果产业化程度较低,特别是技术集成和工程转化能力较弱,已成为行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制约。
       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能源产业、基础原材料产业和支柱产业,石油和化学工业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中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石油和化学工业创造了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推进,农业、建材、汽车、纺织、轻工等相关产业都对石油和化工产品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同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居民消费结构日益得到改善,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特别是对高端化学品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增长,为中外企业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是国家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为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与政策措施,鼓励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质能、高端专用化学品以及现代煤化工等新兴化工产业,为企业转型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是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创新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强劲动力。我国已形成包括油气开采、炼油、基础化学原料、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约50个重要子行业的独立完整产业体系,形成了贯穿上中下游、可生产6万多个(种)产品的比较完备的产业链条,建设了一大批管理优化、特色突出、配套齐全、产业关联度高的化工园区及产业基地,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旺盛活力和强大动力。
       (四)发展趋势
       石化行业属技术密集行业,是产业技术经济领域竞争之地,大批新技术、新兴产业将随着社会科学进步不断快速发展。我国石化产品特别是以烯烃、芳烃为代表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长期供应不足,而且市场需求还在以每年6-8%的速度增长,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时,产业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园区化、循环化将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现代煤化工和新型农用化工成为新的发展热点,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工产品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以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三废”排放为特征的“绿色化工”正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加速崛起的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做大做强石油化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有序发展盐化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的思路,坚持扩大规模、延伸链条、集约集聚、循环发展。通过加快园区、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规模扩大,产品链条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通过推进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集约集聚,循环发展。按照“集约化、基地化、园区化、绿色化”的发展思路,推进石化企业入区进园,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科学构建产业链条,实现要素的合理配置,资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实现产业链之间的横向耦合和纵向闭合。
       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批创新工程、组建一批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高端产品,推进产品结构性调整,加快石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石化产业发展由以投资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政策引导,错位发展。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河北省新增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目录》要求,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引导产业向沿海和园区集聚。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差别化、特色化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竞争有序的区域发展格局。
       坚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意识,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快化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进程,综合运用化学、化工、环保、生物、信息等技术,全面推进化工产品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使用的绿色化。
       (三)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石化工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9.8%左右。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
       2.布局优化。到2020年,曹妃甸石化基地框架基本形成,形成3000万吨以上原油综合加工能力;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以PVC、己内酰胺(尼龙)、TDI、MDI(聚氨酯)、聚丙烯、聚酯为主的合成材料产业集群。沿海地区石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38.3%提高到45%以上。园区、基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70%以上。
       3.创新能力。到2020年,研发经费(R&D)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到2%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100家以上。精细化学品占比达到60%以上。
       4.节能减排。“十三五”期间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二五”降低10%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30%以上。

       三、重点任务和实现途径
       紧紧抓住国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沿海石化基地等机遇,按照国家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创新产品、创新管理,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在化工新材料及功能性材料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弥补产业链发展薄弱环节,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依靠基地建设,提高产业整体水平,努力实现绿色、安全、高效发展。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优化石化产业、提升传统化工、发展化工新材料、壮大化工新能源为发展方向,按照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装置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管理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现有石化企业优化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新技术应用和现有企业挖潜改造,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解决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偏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一)推进基地、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石化产业向沿海转移、向园区集中,加快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京唐港石化产业园区、沧州渤海新区的建设步伐,建设大型沿海石化基地,加速产业聚集,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努力实现炼油、乙烯、芳烃等石化产业一体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石化产业的集中度和产业链延伸发展。全面提高化工园区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水平,完善监管制度和配套设施,应用先进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园区安全环保风险防控体系。整合化工园区能源供应系统,突破体制约束,跨越行业壁垒,实现化工和电力行业的融合协同发展,提高园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园区水系统建设,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加强化工园区规划环评和规划安评,强化对周边环境敏感点的保护,建立“责任关怀”体系和制度,树立“绿色化工园区”示范典型。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公用工程配套、辅助工程齐全、产品上中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支持衡水工程橡胶、雄县乳胶制品、景县高压钢丝编缠胶管、井陉钙镁产品等特色化工产业集群高端化、循环化、绿色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1.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把推进曹妃甸石化基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炼化一体化为主体,以原料多元化加工为补充,坚持以化为主、以油为辅,采用先进的炼油工艺与装备,提高对劣质原油的适应性,加快建设一批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促进芳烃-乙二醇-聚酯一体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年产3000万吨以上炼油、300万吨PX生产规模,配套建设市场急需的高分子材料、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精细化学品生产装置,加快乙二醇、苯乙烯、丙烯腈等高进口依存度产品的发展,提高有机原料的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功能性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形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的基本框架。同时,围绕建设华北重要的合成材料基地,推进沧州渤海新区化工基地和任丘石化基地建设,在适度扩大炼油能力的同时,重点发展聚氯乙烯、聚酯、聚氨酯、己内酰胺及中间体,大力发展功能性树脂,积极开发新型特种合成材料,到2020年形成400万吨以上合成材料及中间体生产能力。继续推进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建设,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40万吨己内酰胺、30万吨环己酮、轻烃综合利用及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努力提高炼油行业副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推进全省成品油质量升级。
       2.调整提升煤化工。焦化,严格控制焦炭生产能力,压减过剩产能,加快干熄焦改造步伐,强化节能减排,重点推进碳一化学品、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煤焦油深加工、粗苯加氢精制工艺装备水平提升和产品升级。煤制气,在渤海新区临港化工园区、曹妃甸石化基地等合成气需求比较集中的园区、基地,鼓励建设大型煤制气中心,加快推进沙河正康能源480万标准立方米/日高效清洁燃气项目建设。现代煤化工,加快发展煤制乙二醇,稳步发展煤(甲醇)制烯烃和丙烷脱氢制丙烯,提升非石油基烯烃生产能力,在沿海地区适时布局建设煤制芳烃装置。继续推进唐山、邢台、邯郸、沧州煤化工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清洁煤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在环保达标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燃煤成本。
       3.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以环境友好、性能优良、高附加值为目标,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加快农药、医药、涂料、染料等专用中间体和助剂产品发展,开发面向电子信息产业的功能性产品和原料、面向装备制造业的结构性材料、面向纺织行业的专用产品及原料、面向医药领域的中间体和助剂、面向高速铁路的工程塑料、面向航空航天的高性能纤维、面向新能源的膜材料等。重点发展环保型脲醛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航空航天用胶粘剂、太阳能电池用胶粘剂、风电用胶粘剂等高性能胶粘剂,加快发展替代石油基胶粘剂的有机硅胶粘剂;发展聚丙烯酰胺、特别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等有机絮凝剂、聚天冬氨酸等环保型缓蚀阻垢剂、壳聚糖等天然高效螯合剂和絮凝剂等高端水处理剂,无毒增塑剂、无卤阻燃剂、无铅热稳定剂等塑料助剂,高性能含氟、含硅表面活性剂和脂肪酸类、葡萄糖类等天然产品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发展生物法番茄红素、D-核糖、糖醇类甜味剂、姜黄色素、叶绿素等生物法安全型食品添加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等新型、高安全性的高端饲料添加剂;提高柠檬酸、赖氨酸、腐植酸、乳酸等传统生物化工的质量,加快废弃物的回收及综合利用,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全降解农用薄膜、非粮法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制剂、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力争2020年产品精细化率达到60%以上。
       (三)改造提升传统化工。
       传统化工产业要以促进转型升级为着力点,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化肥:加快发展各类专用肥、复合肥,提高化肥产品层次;综合原料、市场和物流因素,优化化肥产业布局。氮肥,调整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提升烟煤、褐煤等低价原料比例,加快发展专用肥、液体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开拓车用尿素等非农用尿素市场,着力推进沧州正元60万吨氨醇二期工程建设。磷肥,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升复合肥比重,大力发展配方施肥。加强磷矿伴生资源、副产品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钾肥,加大海外钾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高钾矿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浓盐水提钾与传统化肥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农药:大力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环保型农药制剂及配套的新型助剂,优化农药产品结构;重点发展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胶囊剂和大粒剂,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开发推广农药及其中间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适用污染物处理技术,提升农药生产的环保水平;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创制和产业化;推广农药生产、复配标准厂房,推进农药企业集聚发展。
       氯碱:严格执行氯碱行业准入条件,全面推广零极距、氧阴极等节能新技术和离子膜电解槽节能工艺,鼓励发展氧氯化法聚氯乙烯,促进生产无汞化,发展高端精细氯产品,并提高耗氯产品副产氯化氢综合利用水平。促进氯碱与煤(甲醇)制烯烃相结合,加快聚氯乙烯行业原料结构调整。
       综合考虑原盐资源、煤炭供应、市场需求等要素条件,优化调整产业布局,鼓励以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盐、氯、碱、卤化工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盐化工产业园区化和集聚化,重点建设唐山、张家口、沧州、衡水和宁晋盐化工园区。
       纯碱:在严格行业准入、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将产品链条向小苏打、工业氯化钙、洗涤剂、软化剂和助溶剂等方向延伸。鼓励唐山三友集团等盐化工企业以氯气为原料,大力发展环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三氯氢硅、氯化亚砜、有机硅、环氧树脂、绿色制冷剂等化工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
       无机盐:开发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重点推进铬盐、氰化物等行业的清洁化改造;发展精细无机盐产品如食品级和电子级磷酸盐等,提升无机盐行业产品档次;在高耗能无机盐行业大力推广余温、余压、尾气综合利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涂料:支持河北晨阳、石家庄油漆、廊坊立邦等重点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环保型涂料的比例;推广全密闭一体化涂料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本土涂料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重点发展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高固体分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环境友好型产品,以及建筑、桥梁、航空、汽车、船舶、重防腐等领域专用涂料。加快研发具有特殊用途的无机颜料和民用飞机、高速铁路、风力发电等国家重点工程用涂料及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用特种涂料的开发和产业化。
       染料: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企业进入化工园区发展。加快染料及其中间体清洁生产工艺和先进适用的“三废”治理技术的推广、研发,重点开发和推广催化、三氧化硫磺化、连续硝化、绝热硝化、定向氯化、组合增效、表面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全面提高染料行业的环保水平。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高附加值和特种功能的染料品种。发展商品化染料,提升染料行业的服务增值水平。
       有机化工原料:加快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推进有机原料的绿色工艺改造,重点推进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品的工艺路线改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橡胶制品:发展高附加值、安全、节能、环保的胶管胶带产品,做大做强工程橡胶产业以及为汽车等产业配套服务的非轮胎橡胶制品。配合汽车产业发展需要,适度发展全钢丝载重子午胎和无内胎乘用子午胎。完善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制度,促进新轮胎生产、旧轮胎翻新和废轮胎再生利用协调发展。研发推广低滚动阻力炭黑和功能型炭黑等新产品,推广橡胶助剂清洁生产工艺。
       (四)着力发展高端有机化工产品。
       加快发展苯酚/丙酮、1,3-丙二醇,1,4-丁二醇、双酚A、己二腈、己二酸、己二醇、己二胺、叔碳酸、高碳醇(14-16碳)、氟碳醇、聚醚多元醇、环己酮、异氰酸酯(TDI、MDI、ADI)、碳酸二甲酯、吡啶等国内缺口较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和高端有机化工产品,鼓励发展乙烯氧化法制乙二醇、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甘油法制环氧氯丙烷、丁二烯法制己二腈和裂解碳五的分离及深加工和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等。
       (五)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
       工程塑料:鼓励发展聚碳酸酯、聚甲醛、尼龙6、聚酯、聚氨酯等大品种工程塑料,重点发展高端牌号;促进一批国内目前尚属空白的特种工程塑料实现产业化,如PEEN(聚醚醚腈)、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C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等;发展工程塑料合金;发展关键配套单体如CHDM(1,4-环己烷二甲醇)等。
       高端聚烯烃塑料:加快发展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醋酸乙烯共聚聚乙烯、茂金属催化聚烯烃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产品;配套发展己烯-1、辛烯-1等高碳α-烯烃共聚单体。
       氟硅材料:合理有效地控制萤石等稀缺氟资源开发,加强伴生氟资源和回收氟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开发高性能氟树脂、氟橡胶、环境友好型清洗剂、含氟膜材料、氟化石墨、氟化沥青、含氟电子化学品、含氟医药农药、含氟液晶、含氟染料及其中间体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加快高性能氟硅聚合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发展;发展低温室效应的ODS(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促进有机硅材料与石油基材料的融合发展和对部分石油基材料的替代。
       高性能橡胶:结合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大型炼化一体化装置建设,配套发展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扩大聚苯硫醚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支持发展CPE、CPVC等新型热塑性弹性体;探索不同橡胶品种的共交联技术,通过发展复合橡胶提高橡胶材料的性价比。
       功能性膜材料:重点发展水处理用高通量纳滤膜、高性能反渗透膜以及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种膜如MBR(膜生物反应器)专用膜;太阳能电池用PVDF背板膜和EVA封装胶膜、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用柔性聚合物膜;光学显示器用偏光膜、特种光学聚酯膜;为电动汽车配套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燃料电池用含氟磺酸膜;工业用特种气体分离膜、净化膜;离子膜烧碱等电解工艺用强离子性、低电阻值全氟离子交换膜。
       有机硅:提高单体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快开发苯基单体及其系列产品、直接法合成烷氧基硅烷、多晶硅工业副产四氯化硅综合利用等技术;加快发展高性能硅橡胶、新型硅油、特种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有机硅/有机改性材料。
       电子化学品:一是光刻胶、高纯试剂、高纯气体和特种气体、聚酰亚胺和液体环氧封装材料等为集成电路配套的电子化学品。二是为印刷线路板配套的电子化学品,包括刚性板的制备配套化学品如特种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改性三嗪树脂、热固性聚苯醚树脂、聚氰酸酯树脂等;柔性板的制备配套化学品如聚酰亚胺薄膜、特种聚酯薄膜以及导电涂料等;加工处理用化学品如干膜抗蚀剂和液态感光成像阻焊剂等。三是为平板显示器配套的电子化学品,重点发展为液晶显示器配套的高档TFT液晶材料和TFT-LCD用偏光片,为等离子显示器配套的大屏幕彩色PDP荧光粉等。四是为新能源电池配套的电子化学品,主要包括为大功率锂电池配套的化学品、为太阳能电池配套的化学品如PVF背板膜、为(氢)燃料电池配套的化学品如含氟质子交换膜。五是显影剂等为彩色打印机配套的电子化学品。加快品种更替和质量升级,满足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
       其他高性能树脂:加快形成有利于可降解塑料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改性和加工应用技术;提升高吸水性树脂的产品层次。
       (六)合理发展化工新能源。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在唐山港、黄骅港及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以等煤量置换为前提,适时布局煤制天然气项目。在严控焦炭生产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发展焦炉煤气制天然气和合成氨联产天然气。充分发挥我省及邻近省份低阶煤储量大、价格低的比较优势,鼓励在曹妃甸、沧州渤海新区发展煤炭提质和分质利用,布局建设高含油率的长焰煤热解和中低温焦油加氢项目。支持发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以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密切关注煤液化和甲醇制汽油等技术进展,适时启动相关项目建设。
       (七)发展绿色化工。
       综合运用化学、化工、环保、生物、信息等技术和理论,从产品设计和原料应用的绿色化及采用绿色催化剂、绿色溶剂入手,推广应用新型反应技术、新型催化技术、过程强化与耦合技术、新型分离技术等绿色化工过程系统集成,全面推进化工产品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和使用绿色化。在新反应介质替代技术、高效催化技术、二次资源循环技术、环境保护核心技术及过程强化与先进反应与分离技术和设备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绿色工艺工程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重点支持污染物治理技术、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强化末端治理和循环利用,加快化工产业的园区化、循环化、清洁化及化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进程,实现节能减排。推广应用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回收和催化燃烧技术、恶臭污染控制技术、回收型烟气脱硫技术、PM2.5和温室气体控制治理技术、二氧化碳的捕集、分离、净化、封存技术等,将化工生产及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推进石化产业的高端化、差异化和绿色发展。
       (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唐山三友、保定乐凯、晨光生物、河北诚信、新奥集团等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巩固增强其在相关领域中的国内领先地位,争取再有5家以上企业建成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支持4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工艺技术,研制一批高端精细化学品,开发一批先进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大中型石化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争取到“十三五”末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家以上,90%以上的大中型石化企业都建有科技研发机构。
       (九)促进两化融合。
       从智能制造、智慧化工园区、农资电商以及化工新材料与电子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和提升企业电子商务以及DCS和ERP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率。贯彻“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和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应用。继续提升企业生产自动控制水平,支持企业开展生产自动化改造。支持有条件的石化化工企业和园区建设“智能工厂”和“智慧园区”,实现面向生产现场、供应链、风险监控、服务管理的智能化。
       (十)强化危化企业管理和有序搬迁。
       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综合采取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准入、绿色化学、风险管理、污染预防、信息监督等多种手段,控制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推进重点危化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设施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管理、改造和提升。到2020年,现位于城镇人口密集区内和分散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启动搬迁改造或转产关闭。搬迁企业必须进入化工园区。
       (十一)深化开放合作。
       以曹妃甸国家级石化基地和沧州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为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合作,争取到2020年打造成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石化基地。按照补链、延链的需要,积极承接京津石化科技成果转化,引进一批资金、技术、人才,努力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整、工艺装备先进、绿色循环发展的基地、园区。充分发挥我省部分高端精细化学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出口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建厂。

       四、组织实施及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推进曹妃甸石化基地、渤海新区合成材料基地建设作为我省“十三五”石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省曹妃甸、渤海新区两个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及时协调解决基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切实保障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本规划涉及的重点基地、园区、产业集群所在地政府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注重规划引导,加强协调调度,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重污染石化企业的关停搬迁工作,各地方政府要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
       (二)简化审批程序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应放尽放,能简必简、宜宽则宽”的原则,进一步取消和下放项目管理权限,推进项目管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深入实施审批程序标准化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监督清单管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环评制度改革,加快制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豁免名录,探索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备案制改革试点。
       (三)完善扶持政策
       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工业转型升级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吸纳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大力支持重点领域和突破方向、重点工程、试点示范等工作推进。鼓励省内银行业及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在支持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金融资本、风投资金及民间资本集中投资重点领域。建立制造业领域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继续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全省再担保体系,开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创新试点。推动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短期融资劵、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券、集合票据、集合债券、集合信托和私募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
       (四)保障要素供给
       清理盘活闲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鼓励实行长期租用、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给方式。加快办理产业园区用地手续,减轻用地资金压力。对搬迁入各类园区的工业企业原工业用地,原则上由国土资源部门收储,出让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用于支持企业发展。用活环境容量和能耗总量指标,优先保证石化转型升级重大项目需求。
       (五)加强行业监管
       按照国家要求,适时调整我省合成氨、电石、焦化、轮胎等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加大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等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危化品登记管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依法依规倒逼不符合规范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停产整顿、关停退出。严厉打击化肥、农药、轮胎、涂料等领域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行为,维护公平市场环境。
       (六)严格市场准入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要求,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控制焦炭、烧碱、纯碱、硫酸、电石法聚氯乙烯、甲醇、染料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和研发高端石化产品。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环境标准、节能节地节水、质量和安全等准入手段的倒逼作用,加快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对退出落后产能转产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企业,在行政审批、土地、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七)强化人才支撑
       围绕石化产业发展需要,打造一支掌握现代经营理念,具有全球视野和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深入实施“百人计划”、“巨人计划”和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石化产业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冀人才资质互认,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和团队到河北发展石化产业。依托河北工大、河北科大等院校,加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发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作用,培育一批素质过硬、技能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
       (八)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不涉及国防、国家安全、国家利益、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符合条件的项目承担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研发团队或成果完成人在我省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转让获得的收益,其所得不低于70%。鼓励各类企业对有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期权激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盈利后,可连续3-5年提取不高于30%的转化利润,用于奖励核心研发人员、团队成员及有重大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鼓励高等学校、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兼职创办和服务科技型企业、从事成果转化活动。
       (九)加大创新投入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通过“资金变基金”“间接补”“后补助”等方式,撬动天使、风投、创投、信贷、保险等社会资本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上一篇:河北省“十三五”生物质发电规划
下一篇: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